浙江省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与此同时,甘肃省在新能源电价机制改革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提出探索两部制风电、光伏发电电价政策。两大事件折射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市场化改革的并行路径。
中广核苍南核电二期工程加速落地
浙江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厂二期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包含苍南3号、4号机组,选用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装机容量达1215MW。这是2024年8月国家核准的11台核电机组中的首批落地项目,从核准到开工仅半年时间,凸显我国核电建设效率的提升。
苍南三澳核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525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消耗15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10万吨。二期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区域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同时对推动“华龙一号”技术规模化应用具有示范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运行阶段环评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公示,环保措施全面落实。核电作为低碳基荷电源,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达6831万千瓦,同比增长2.7%,核电核准节奏的加快将支撑未来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甘肃省深化能源机制改革探索
甘肃省人民政府近期印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提出试点探索两部制风电、光伏发电电价机制。新机制将基于资源区域差异和环境溢价因素,划分固定容量电价与浮动电量电价,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
政策落地将直接影响甘肃新能源产业生态。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甘肃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258万千瓦,风光发电量占比居全国前列。两部制电价通过价格信号引导投资布局,可缓解资源富集区弃风弃光问题,同时激励企业在负荷中心就近开发项目,促进电力供需空间匹配。
同步推进的还有火电灵活性改造与调峰能力提升。甘肃能化宣布投资82.84亿元建设兰州新区2×1000MW火电项目,设计年发电量90亿千瓦时。该项目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明确将增强电网调峰能力,助力新能源消纳。甘肃“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为破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提供了实践样本。
结语
苍南核电项目的加速推进与甘肃电价机制创新,分别从供给端与机制端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升级。核电的规模化发展夯实了基荷电源的低碳替代能力,而市场化电价机制则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两者共同指向“双碳”目标下能源系统安全、清洁、高效的核心诉求,行业演进路径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