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中国光伏行业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信号。五部门联合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明确将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纳入重点方向,为行业技术迭代注入动力。同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5%,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基本持稳,市场进入博弈观察期。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低碳技术目录加速光伏产业升级
2月12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的低碳技术目录,首次将“大型光伏电站智能柔性控制技术与装置”列为重点推广方向。该技术通过优化光伏电站运行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契合新型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消纳的需求。分析指出,技术目录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从单纯装机规模扩张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
此外,目录还涵盖退役锂电池回收、核能供热等与光伏协同发展的低碳技术,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闭环生态。例如,退役锂电池回收技术可降低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间接提升光伏配储的经济性。技术协同效应下,光伏在能源系统中的角色逐步从单一发电主体向综合能源服务载体延伸。
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也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2月9日,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6月1日前完成电价调整,刺激光伏项目抢装预期。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窗口期或推动二季度光伏装机放量,为价格修复创造空间。
产业链价格企稳,市场观望情绪仍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5%,但产业链整体呈现企稳态势。多晶硅环节,本周致密料均价维持39.0元/kg,颗粒硅稳定在36.0元/kg,仅头部企业少量订单提价成交,供需双方仍处博弈阶段。分析指出,当前多晶硅企业普遍降负荷生产,但头部企业与中小厂商对市场判断分歧加大,后续价格或现分化。
硅片与电池片价格持平为主,N型硅片局部小幅调整。本周150μm的182mm单晶硅片均价1.15元/片,而182210mmN型硅片因供应过剩环比下降3.7%至1.30元/片。电池片方面,M10与TOPCon电池片价格均未波动,厂家对3月订单持谨慎态度。组件环节,PERC与TOPCon双玻组件价格分别稳定在0.65元/W和0.69元/W,新签订单尚未明显放量,但市场对3月国内电站启动及海外需求回暖存有期待。
光伏玻璃价格连续数周持平,3.2mm与2.0mm镀膜产品分别报19.5元/㎡、12.0元/㎡。业内预计,若二季度抢装潮启动,辅材环节或率先受益。当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但政策托底与技术升级为行业中长期发展提供确定性,光伏产业正步入新一轮整合与价值重塑期。
来源:金融界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带动上下游一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