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黄煜婷 青岛报道
近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正式发布,本次活动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层层选拔,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孙晓兰荣登榜单,当选敬业奉献的“中国好人”。
从初出茅庐的青涩新人到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从守护青岛核心区域49座变电站到续写348万次操作零差错纪录,从技术“小跟班”到7项省级以上创新成果……十年间,孙晓兰接连斩获“山东好人”称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电力“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青岛大工匠等荣誉称号,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巾帼风采从齐鲁大地一路绽放到大江南北。
“专”:变电专业的“全科医生”
孙晓兰第一次“出圈”是在2014年,那时她刚获得国网山东电力“金种子”新员工技能竞赛的冠军,亦是青岛供电公司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在惊叹之余,大家对这位姑娘更多的是好奇。
像“金种子”这类技能比武类比赛,以大量实操项目为主,最大程度贴合产业一线真实工作场景,因而参赛项目对选手的体力要求较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男选手普遍更占据优势。而外形温柔文雅,有时甚至有些腼腆的孙晓兰却突破重围,一举夺魁。
探其原因,发现在孙晓兰纤细清秀的外表下潜藏着坚韧、要强、不服输的劲头。早在备赛的过程中,孙晓兰便自知在力量上不占优势,于是她通过请教老师另辟蹊径,在技巧和熟练度上下功夫,用数倍于别人的练习时长,来弥补体能短板。
而大赛只是开端,在日后的每一次保电工作中,孙晓兰的敢拼敢干、奉献忘我,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她在大家心目中“拼命三娘”的形象。摘下硕士帽,戴上安全帽,孙晓兰摸爬滚打苦练内功,让规章和技能成为“肌肉记忆”;风雨兼程频出现场,“修炼”成技术“资料库”、设备“活地图”,对上千台设备、上百张电网图如数家珍;静心总结践行创新,周末、深夜、凌晨,笔记从一本、两本到了几十本。“准90后”的孙晓兰以远超期待的加速度拔节成长。
从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到企事业、行政单位的用电,再到城市亮化等项目,孙晓兰所在的变电集控站,承担着青岛核心区域49座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任务,保障青岛市委市政府、奥帆国际会议中心等沿海一线重要客户供电。在这期间,孙晓兰圆满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成立70周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内、外事活动的保电任务。
从初入职场的新人,到成为技术上的骨干,再到现在掌舵整个班组,孙晓兰身上那份敢想敢试、专业沉稳、认真负责的精气神始终如一。鉴于变电运维业务范围的日趋广泛,以及不断迭代更新的保电任务,持续学习充电是“班主任”孙晓兰对每个成员的要求,她还会考虑到每个成员的弱项,让大家迅速补齐业务短板,不让一个人掉队。
“精”:精细入微缔造“零差错”传奇
在国家电网,确保供电万无一失是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而青岛供电公司则提出了更为极致的要求,确保亿万分之一也不失。对于孙晓兰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为实现“零差错”,孙晓兰尝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做保障。一方面,她尽可能地熟悉设备,将变电站里设备的构造和特性都烙印在脑海中,并把复杂的高压电网图和变电站系统图熟记于心。另一方面,她积极参与停送电、规程编写等工作,牵头编制技术规范120余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90余份,参与送电工作成功率100%。通过标准化的制定,不仅可以保障自己在操作时做到“零差错”,同时也能让全体班组成员做到“亿万分之一都不失”。
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孙晓兰所在班组要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9座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21座保电站的综合检修和7轮带电检测,工作量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所有班组成员“满负荷”上岗,加班加点赶工期抢进度。最终,实现了三个月零差错倒闸操作36万余次,相当于2017年全年三倍的工作量,用实际行动圆满完成了“亿万分之一也不失”的上合保电任务。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伊始,在安徽老家过年的她第一反应是“马上回去!”到岗以后,孙晓兰迅速根据现有的人手对工作进行了布置,经过多方联系和协调,第一时间将变电运维人员转换成封闭式值班模式,带队连值7天7夜,“零差错”完成了辖区内所有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疫情防控办公室等重要场所的供电保障任务。
高标准,严要求,这是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孙晓兰,对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孙晓兰也会提前进行预判,确保万无一失。常怀敬畏之心,秉持精细化理念,让孙晓兰和她的班组成员们延续着“零差错”的传奇。
“特”:向“特色文化”要“特强战斗力”
2019年,孙晓兰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此时的她承担起一班之长的责任。从一线工作人员到管理者的转变,对于性格内秀的孙晓兰来说,并非易事。刚开始时,她依然习惯于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但后来孙晓兰意识到,班长应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才能行稳致远。
工作之余,孙晓兰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探寻解难题的有效路径。
班组内有工作了近30年的老师傅,也有不少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为传承班组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孙晓兰带领团队总结班组三十年优秀做法、提炼形成班组独具特色的“海星文化”,入选首批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其中,“海星讲堂”让班组每个成员向其他同事分享技术诀窍、业务经验、工作心得,成为团队建设的有力抓手。
更值得一提的是,孙晓兰还结合岗位实际探索“党建+”特色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力+业务推动力”为坐标轴的二维考评体系,将业务的量化积分考核和党建的量化积分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党建引领”考评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获公司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优秀课题一等奖,支部获评国网首批电网先锋党支部。
特色化的班组文化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团队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孙晓兰也从模范个人成为模范班组的优秀“带头人”。
“新”:创新于微包揽多项创新大奖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孙晓兰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路径和新方法。平日里,她总是带着问题思考,有机会就跑现场,多听、多看、多实践,交流讨论之余还特别注重QC,即对基层工作中小发明、小创新的提炼和总结。其中,“缩短变电站设备红外测温耗时”等六项QC成果分别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各类奖项。
为提升工作效率,解决生产中的难点痛点和技术难题,孙晓兰及班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1+3+9峰会保障体系制度”“一表五清安全工作法”“五三分类工作法”“三级安全管控法”等工作方法提质增效。
此外,《“鹰眼诊断术”——基于“移动作业+物联网”的红外测温技术及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基于IEC61850与61970互相协调的智能变电站的无缝对接信息平台研究》《变电设备绝缘检测技术及装置的创新与应用》……这些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创新技术,经由他们的提取、归纳、革新之后,被带到各大赛场,斩获一系列全国大奖。
便携式车载安全工器具箱的研制,解决安全工器具配置数量多的问题;10千伏电动遥控防脱开关手车操作工具的研制,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手动操作手车开关的问题;缩短新建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验收时间,提高变电站验收效率……即使是最平凡枯燥的日常运维工作,他们也总能从中挖掘出可待改善的地方。创新于微,每一处都是他们的创新阵地。
从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到技术创新,他们充分发挥班组创新工作室的优势,理论联系实践,将创新成果有效地应用到运维工作中。2022年,220千伏南京路变电站所在的南区变电集控站已自主实施带电检测、蓄电池充放电等9类107项核心业务,孙晓兰班组获评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设备运检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标杆班组”。
孙晓兰惊艳“出圈”的背后,不仅是自己拼搏向上的必然结果,也是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面对纷繁多变的发展新形势,电力人才成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差异性不断增大,为深化提升“青优”工作质效,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创新构建青年员工“四位一体”培养体系,搭建青年成长积分评价平台、建立代理班站所长机制、举办故障分析论文大赛、开展“金点子”集智攻关,通过“市+县”“老带新”等方式跨层级组建青年创新柔性团队,为我国电力事业培育更多更优自我精益管理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