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山东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她”让时代听到了坚定与智慧的交响,“她”的声音更加响亮地回荡在时代的舞台上。为展示广大女性干部和职工坚守岗位、辛勤奉献、不畏挑战、锐意创新的事迹和精神,大众网·海报新闻拟推出三八妇女节系列宣传报道策划,全面展示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她们”的非凡事迹与崇高精神。
海报新闻记者 夏莹莹
图片上这位笑容灿烂的姑娘叫徐颖慧,95后,就职于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核设备”),是一名核级焊工,主要负责的核级模块的管道预制、安装以及压力容器等关键焊缝的焊接工作,拥有焊工操作资质15项,焊接合格率可达到100%。在11年的焊接艰苦作业中,她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在学中干、干中学的毅力,摒弃杂念,专注技艺提升,将自己的焊工编号印在了海阳、三门3、4号机组等多个核电项目关键产品的焊缝上,从一名“焊接小白”成长为了焊接领域的专业人才。
想要当一名核级焊工,得在功夫上见真章。2011年,16岁的徐颖慧远赴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学习焊接技术,面对“女同志不太适合当焊工”这样的质疑,和“焊接一次成型”的核级焊接门槛,她咬牙坚持:“男同志能干的我也能行。”她抓住一切课余时间学习焊接专业理论、提升焊接技艺,焊接时手不稳就挂砖块增加腕部负重,左手不灵活就在日常生活学习时加强锻炼,老师授课听不懂就背下来照着做。
“那时候年纪小,理解力差一些,听不懂一点可能就会落下很多,我们考试每一门都要求“一次成型”,成不了就考不过,没办法那就死记硬背,笨鸟先飞嘛。”不同于普通焊接作业,为了确保焊缝在极端(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核级焊工必须掌握核电设备特殊材料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技术,所焊焊缝的质量要达到最高标准,对焊接缺陷“零容忍”。刺眼的弧光、严格的标准、恶劣的作业环境都没能击退徐颖慧的决心,仅仅用时2年成功拿下焊接考试三项合格证书。而在这2年间,与她同一批的6名学员中途陆续退学,坚持下来的仅剩下她和她的室友。
学成归来,徐颖慧决心成为核电“焊”匠。自2015年入职国核设备后,这个95后姑娘总是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她身量小,狭窄空间作业有优势就多焊多学;她耐心细致,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飞溅的焊花是见证,更是扎根一线的勋章,“入厂后发现有很多技艺高超的核级焊工,对个人技术有点不自信的同时,也意识到这对我来说是个机会,有这么多专业的核级焊工给我当老师,我一定要抓住。”徐颖慧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焊缝也一定能像他们焊的那样漂亮”。
一段时间的“厚积”中,徐颖慧很快迎来了检验技能的机会,2016年,公司接到KB模块(位于辅助厂房的设备模块)订单,“那个时候,很多核级焊工驻外,公司对KB模块订单经验少,又要探伤,大家都不敢上,我说我要干。”这一干就是9个寒暑,摸着石头过河,其间的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探伤不合格就一直练,焊枪温度、气压不断调整焊接,焊接方法不对就重新摸索,直到能够通过探伤作业。在倔强“攻城略地”的期间,她进步飞快,从平焊到立焊、仰焊,专心致志摸索、实践,扎扎实实打牢了基本功,成长为了核级焊工队伍中的“顶梁柱”。“现在,这些模块对我们公司来说,已经标准化制作了”她自豪地说。
现在,她考取了15项焊工操作资质,这些资质包括管道和结构焊接,位置涵盖横焊、立焊、仰焊和全方位焊接;材料涵盖碳钢和不锈钢;国内外碳钢和不锈钢的管道手工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还练就了左右手焊接、镜面焊接等多项焊接绝技。
技艺精进的同时她不忘大胆创新,钻研焊接技术新质生产力。她积极发挥所长,在岗位上创新钻研,主动参与车间焊接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她和身边优秀的焊工师傅们学技术、比创新、比焊缝质量。通过大胆探索和多次试验,突破了焊接打底困难、咬边和不圆滑过渡的问题;她发明设计的“管道氩弧焊充氩装置”可节约三分之一的氩气,使生产流程更为安全;参与设计研究的发明专利“一种核电大型贯穿件焊接及焊后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大大提高了热处理后的焊缝质量。参与发明的“狭长空间非标氩弧焊枪”成功运用在高度为5公分的狭长焊缝中,突破了狭窄间隙无法焊接的难题。由她焊接的产品合格率均可达到100%。她坚定响应党和国家对技术工人队伍的殷切期望,结合自己的技术能力及工作经验,发挥所长,坚信自己能够在基层一线为中国核能行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她先后四次获得国核设备“五小创新”奖项,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度杰出奋斗者”等多项荣誉,2024年12月被评为“齐鲁巾帼工匠”。她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敢于创新、踏实敬业,给国核设备青年职工们树立了榜样。
“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产业工人,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追寻技术的制高点、勇攀科技的最高峰!”在一个男性占绝对优势的行业里,徐颖慧践行“真信 真干 真成”的企业文化,坚定只要刻苦钻研坚守岗位,就一定能在追寻梦想中成就人生理想的朴素理想,用对焊接技艺一毫一厘的执着,对大胆革新创新赋能的追求,在核电制造最前线锻刻出“铿锵玫瑰”的金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