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聚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建设及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光装机总量达14.0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接近40%;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目标提升至60%,新增新能源装机2亿千瓦。河南等省份同步加快抽水蓄能、氢能等布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
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7亿千瓦,风、光总装机占比达42%。2025年,“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风电成为新增装机核心方向,目标新增2亿千瓦。与此同时,抽水蓄能建设提速,2024年装机量达5869万千瓦,2025年规划目标为6200万千瓦,以增强电网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核电领域亦迎来机遇期,2022-2024年累计核准31个项目,2024年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居全球首位。
地方实践助力绿色转型
河南省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风光储装机占比达47%。2025年,该省将建成信阳五岳抽蓄电站,开工济源逢石河项目,并实施80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氢能走廊建设。地方行动与国家战略协同,加速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
用电需求与经济发展协同
2025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5%,用电量预期同比增长7.6%至10.6万亿千瓦时。南方电网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充换电服务、互联网数据用电量同比增幅超25%,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驱动电力需求。能源供给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性增强,凸显电力作为基础生产要素的战略地位。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与风险应对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速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加速落地。发改委明确将建立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通过分时电价反映供需波动,优化跨区资源配置。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标准化,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效率。
期货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建议推进电力期货市场建设,开发分时段、分季节合约,缓解新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加快电力期货研发,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碳排放权、气象指数等衍生品。电力期货的引入将增强市场流动性,为新能源企业提供远期价格预期和风险管理工具。
系统性挑战与应对路径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调节能力不足、跨区交易壁垒等问题。2025年政策聚焦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电力现货与中长期市场协同,同时强化污染治理设施监管。生态环境部提出制定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办法,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结构性调整实现减污降碳目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