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电力生产商、印度国家电力公司(NTPC)计划在未来20年投资620亿美元建设30吉瓦的核能发电能力。报道称,NTPC正在为该项目计划寻找土地,但当地对此类项目的抵触情绪很高。NTPC此前的目标是在20年内投资10吉瓦的核电产能,但在印度政府本月宣布向外国和私人投资开放该行业的计划后,该目标增加了两倍。近期,印度联邦预算阐述印度长期能源转型战略,其中包括大力推动核能发展的计划。
核电站(资料图)
此前印度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项核电计划,声称要在未来二十年内建设20到30个核电站,总投资额高达数百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印度的豪言壮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多个国家的注意,很多国家都想掺和一把,赚点快钱。英美俄日等国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参与竞标,期望能从中分一杯羹,竞标过程是非常激烈的,各国公司为了拿下这个项目纷纷各显神通,整个竞标的气氛非常热烈。
这特别是对于英国而言,印度市场的诱惑力极大。英国与印度的历史关系深厚,且英国核电技术在全球核电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其自信满满,认为这场竞标的最终赢家非自己莫属。尽管各国都抱有强烈的竞标欲望,但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英国。凭借与印度的“历史渊源”,英国企业成功中标,获得了印度核电项目的大部分建设合同。这一成功让英国投资者欢欣鼓舞,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数百亿美元的大项目,更是未来几十年的稳定收入来源。
新建8座核电站(资料图)
然而,英国企业的兴奋很快被印度政府的一纸法案浇灭。印度修订了《民用核电站和核设施损害责任法》,规定所有核电事故责任由外资设备供应商承担,即使事故源于印度本土施工团队的失误,外企也需支付数十亿美元赔偿。更令外资不安的是,印度要求项目必须使用本土施工团队,外企仅能提供技术支持,却需承担全部风险。这种“技术归我、责任归你”的条款,被外界称为“霸王合同”,英国投资者直言“掉入了法律陷阱”。
随着日本重启核电,法国完成核电站维护,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新核反应堆开始商业运行,全球核能发电量正在加速攀升。有数据显示,作为仅次于水力发电的低排放电力来源,核电目前在全球电力供应中占比不到10%。随着人工智能兴起,电力使用量加速激增。预计未来几十年,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将是总体能源消耗的6倍。为了跟上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部署新的发电能力,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稳定和灵活输出的发电技术,比如核电。
印度卡纳塔克邦一核电站(资料图)
因为中国在核电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已成功出口到多个国家。然而,中国并未参与印度的核电站竞标。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或许与中国在印度投资的多次失败经历有关。印度的法律框架和复杂的商业环境,让中国投资者在多次受挫后变得更加谨慎。尽管中国选择避开印度核电市场的风险,但西方国家仍在不断加大对印度的投资。中国未参与竞标,或许正是基于对印度市场风险的深刻理解。
最后在核电建设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有经验、最具成本控制能力的国家之一,英国主动放弃了最优合作伙伴,现在才发现,没有中国,这个项目根本玩不下去。这场闹剧,正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在经济政策上过度政治化的缩影。原本,在中广核的投资下,欣克利角C完全可以顺利推进,英国民众也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享受到清洁能源。但如今,项目不仅严重超支,还无限期推迟,最终的账单只能由英国民众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