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玲王科柴鹏黄磊
8月16日,《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成山表示,《标准》从五大方面提炼了超20项指标,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建设成效,能够更好认识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水平、校准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标准》发布前,南方电网公司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薛禹胜、沈国荣、罗安、王成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钟志勇等十余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评价等深入研讨,为高质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建言献策。
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清华大学教授夏清表示:“这是我看到的全国首个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为之后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评价、管理提供了有效抓手。”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五大特征,《标准》设计了五个一级指标,并扩充细化了若干个二级指标,采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量化评分,从建设成效和建设进度两个维度展开评估。评价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创新指标,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电力保障充裕度等核心指标是体现新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的最根本要素,新能源参与调度平衡水平、电力电子构网能力等创新指标体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牵引的技术创新方向。
《标准》的制定将对新型电力系统产生何种意义?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原局长黄少中表示,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制定《标准》,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实践上升到了标准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让后续建设都有章可依,避免理念和执行上的混乱,能更好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南方五省区“双碳”目标实现,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南方五省区新能源装机达1.58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提前一年半完成“十四五”新能源新增装机1亿千瓦的目标。初步构建了绿色能源消费生态,南方区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3%,较全国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
在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方面,南方电网公司三年累计投资3961亿元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全面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柔直互联主网架,开工建设海南500千伏环网;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加快,现已实现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3625座变电站实现智能操作,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94%。
在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方面,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方区域率先落地,2023年区域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60%;构建绿电绿证市场体系,成交累计超270亿千瓦时、2800万张;服务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联合地方政府打造“穗碳”“双碳大脑”等碳监测、碳管理平台,建成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进一步强化市场供需协同机制。
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因地制宜建设了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目前,已完成首批七大场景共8个示范区的评估验收,推广应用大规模新能源一体化调控、5G+数字电网等15项创新技术。
下一阶段,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化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加快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格局、形成以绿色高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生态、完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服务南方五省区“双碳”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成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南方电网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已经完成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步,满足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标准》从五大方面提炼出了20多个指标,相当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建设成效,能够更好认识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水平、校准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新型电力系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需要新型电力系统支撑,另一方面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需要充裕安全的电力供应保障平台。南网区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高过全国水平5个百分点,在后续建设中要进一步重视用户侧需求。
钟志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对电网的投资、安全运行都带来了挑战,叠加当下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影响,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大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南方电网公司坚持发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工程师迅速定位电网运行的变化和问题,进而辅助决策,更好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标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分析电网的投资风险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区域规划,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夏清(清华大学教授)
很欣喜地看到,南方电网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柔性直流输电、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数字化及虚拟电厂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我看到的全国首个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为之后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评价、管理提供了有效抓手。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需要以数字化和大电网平台为抓手,激活用户侧资源、市场化资源,实现对源网荷储各个环节的高效统筹和灵活调节。另一方面是以储能和新能源的结合替代传统化石资源。未来的能源,不是转化而来,而是制造出来。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可以发挥链长优势,带动整个新型电网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中国能源的一张名片,提升国际影响力。
黄少中(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主任、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原局长)
南方电网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卓有成效,走在了行业前列。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制定《标准》,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实践上升到了标准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让后续建设都有章可依,避免理念和执行上的混乱,能更好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在电源侧,加法是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减法则是推动煤电有序减少。在电网侧,大电网要构建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加智能灵活的调度体系,在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推进颠覆性、突破性技术涌现,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有深度的人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