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能源野心
创始人
2025-05-27 18:31:26
0

在长城控股的能源版图中,蜂巢能源极电光能未势能源如同三条奔腾的河流,各自冲刷不同的航道:一条承载着动力电池的巨轮破浪前行,一条在光伏蓝海中劈开技术革命的大山,另一条则试图在氢能的迷雾中拨云见日。这三家企业的命运,映射的是新能源发展的艰辛与创新,也是中国企业在能源转型话语权中的信心与野心。

蜂巢能源:负重前行的“急先锋”

作为长城能源战场上的“前锋”,蜂巢能源肩负着动力电池国产化替代的使命。自2018年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独立后,蜂巢能源凭借短刀电池”“无钴电池等技术迅速崛起。其自主研发的L600磷酸铁锂短刀电池能量密度达188Wh/kg,支持800V高压平台,已在欧拉、百度、零跑、吉利银河、长城及Stellantis等车型搭载。

截至20251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排名第九,其堡垒越野电池装机量高居全球第一20241—11月海外客户出货量共计5.8GWh,强势进军欧洲市场。

20252月,知名电池研究机构EV 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在这份权威报告中,蜂巢能源首次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位列第十位。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蜂巢能源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崭露头角,也反映了其在激烈竞争中的卓越表现。

然而,蜂巢能源的产能规划却更显激进。其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为600GWh,相当于宁德时代同期规划的80%。为实现这一目标,蜂巢能源在国内布局了9大基地,总投资超千亿元,仅成都基地便获得银团75亿元贷款支持。但据2022年数据,其产能利用率仅为60.44%,这暴露出其扩张与需求错配的风险。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还面临着盈利困IPO折戟的双重挑战。尽管营收从2019年的9.29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99.7亿元,但四年累计亏损44.37亿元,毛利率长期低于5%2022年为4.57%),远逊于行业龙头15%的水平。过高的研发投入(2020—2022年投入占营收13.9%)与原材料价格波动,让它的造血能力备受质疑。2023年撤回IPO申请后,蜂巢能源转而依赖债务融资,股权出质频发,资金压力加剧。

极电光能:钙钛矿赛道的“革新者”

如果说蜂巢能源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一环,那么极电光能则代表着长城在新能源上游的颠覆野心——钙钛矿重塑光伏格局

2020年成立以来,极电光能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刷新钙钛矿组件效率纪录2021年,63.98cm²组件效率也达到了20.5%64.8cm²组件效率达20.01%2023年,1.2m×0.6m商用组件效率突破18.2%。同时,极电光能建成全球首条GW级量产线,独创的无甲胺材料体系原位固膜技术更是通过TÜV南德认证,为产业化扫清了障碍。

极电光能颇受资本青睐。Pre-A轮融资2.2亿元,由碧桂园创投领投;A轮再获数亿元,由深创投领投,鼎晖跟投,估值已达到行业Top100水平。无锡市政府更是斥资30亿元支持其建设GW级产线。

极电光能也面临着商业化落地的挑战。尽管已推出钙钛矿发电石材、发电幕墙、光伏瓦等BIPV产品,并在无锡交响音乐厅屋顶完成示范项目,但大面积组件效率衰减(实验室20% vs 量产18%)、设备国产化率不足(依赖进口涂布机)等问题,仍是要直面的障碍。

当下,极电光能要做一道决定未来命运的选择题:是继续深耕BIPV细分市场,还是冒险进军地面电站与晶硅巨头正面交锋?这将决定极电光能在2025年钙钛矿商业化元年能否抢占先机。

未势能源:氢能迷雾中的“探险家”

长城氢能战略的载体,未势能源专注氢能领域,既要突破技术壁垒,又要搭建产业链生态。依托长城氢能技术中心(2018年建成)和上燃动力的技术积淀,未势能源已构建“制----应用”全链条能力。其自主研发的70MPa减压阀成本降低40%,打破海外垄断;200kW燃料电池系统适配重卡,寿命超15000小时。2023年,未势能源与河钢集团合作打造氢能钢铁物流示范项目,投放200辆氢能重卡;与德龙集团合作打造“氢能零碳运输服务平台”,联合推广不低于5000台氢能装备。

此外,未势能源的资本运作同样迅猛。A轮融资9亿元,由国投招商、人保资本联合领投;B轮再获5.55亿元,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领投,估值超40亿元。工商信息显示,未势能源于513完成C轮融资,鲁信创投和甘肃国投集团成为其新股东。目前氢能领域上市企业有亿华通、国鸿氢能、重塑能源、国富氢能四家,但其从A轮融资到IPO上市之间的间隔时间差距较大,因此对于未势能源的IPO时间预测众说纷纭

然而,未势能源也面临着政策红利成本困局。尽管氢能被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但加氢站数量不足(截至20246月底,全国总计仅有426座)、绿氢成本高昂(约30/kg)制约了商业化进程。未势能源尝试通过光伏制氢降本,但钙钛矿技术尚未大规模应用,短期内难以解决成本焦虑。

2025年成为氢能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补贴退坡前,未势能源能否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成本?这已然成为未势能源的一道必答题,关乎着其能否摆脱政策依赖,实现市场化生存。

IPO竞速:谁将率先叩响资本之门?

在长城系新能源板块的赛道上,蜂巢能源极电光能未势能源,如同三个引力交织的星体,在长城控股的宇宙中既相互牵引又彼此制衡。蜂巢能源的规模化为光伏制氢提供应用场景,极电光能的廉价绿电降低氢能成本,未势的燃料电池反哺新能源汽车——这种生态协同正是长城能源拼图的终极野心。

那么,谁将成为第一位“撞线”IPO的资本赢家

极电光能,作为钙钛矿光伏技术的领跑者,凭借其技术光环和2025年的BIPV千亿市场预期,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估值水涨船高。随着2025GW级产线的顺利投产,极电光能有望在2026年启动IPO,成为长城系新能源板块的明星股

未势能源,作为氢能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者,正乘着双碳政策的东风,向科创板冲刺。氢能产业2025年产值预计达万亿,未势能源的潜力巨大。然而,其商业化进度相对滞后,关键赛点要看2025年的表现。IPO可能更晚

蜂巢能源,尽管在IPO进程中遭遇挫折,但仍在积极重整旗鼓。凭借海外订单(宝马90GWh)和短刀电池技术,蜂巢能源有望重塑估值。若能在2025年实现盈利,蜂巢能源可能会重上市,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解决关联交易的质疑

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三体运动”中,谁能率先挣脱引力束缚冲向资本市场,或许将决定长城能否在新能源时代重构“能源-汽车-科技”的话语权。

有深度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家能源央企高层人事调动! 近期,四家能源领域的央企高层发生人事调动,分别是: 叶国华任国家管网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 司为国任...
原创 1... 市值遭“脚踝斩”,推二代女儿上位。 在《202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晶澳科技创始人靳保芳一度以...
原创 兖... 【高管】出任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兖矿能源”)总经理3年多后,肖耀猛于9月18日申请辞去董...
华电能源(600726)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华电能源(600726)发布2024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
8月2日众泰汽车涨停分析:新能... 证券之星消息,众泰汽车8月2日涨停收盘,收盘价1.84元。该股于9点33分涨停,6次打开涨停,截止收...
甘肃能源(000791)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甘肃能源(000791)发布2024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
8月1日大业股份涨停分析:风电... 证券之星消息,大业股份8月1日涨停收盘,收盘价6.55元。该股于9点2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
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20... 2024年8月20日,根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示,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2024年能源业务合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一站... 8月31日,为迎接2024级新生到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内外装点一新,全员出动,忙碌在迎新“第...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 据央视新闻消息:昨天(7月15日),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主体工程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