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楼机”的助力下,陆丰核电项目有序推进。
六台大型伸缩臂吊机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工作人员在集成平台上搭建钢结构。
施工人员在平台中开展工作。
施工现场的大型伸缩臂吊机。
“华龙一号”核岛施工集成平台俯视图。
陆丰核电项目全景。
“以前核岛反应堆厂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吊机将内外壳模板来回倒运,现在模板与‘造楼机’集成,钢筋绑扎完成后,模板跟着‘造楼机’一起向上同步顶升,半天就可以完成模板拼合,更快捷安全了。”陆丰核电项目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华龙一号”核岛施工集成平台是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牵头,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参与,联合中建三局、中核华兴研发的具有整体自爬升、多层作业面、服务全阶段、设备设施集成、安全监控保障等多项能力的核岛施工平台,5月29日,陆丰核电6号机组核电版“造楼机”成功实现第一次整体自爬升,这是该项先进建造技术在全球核电工程建设领域的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核电工程领域建造装备又添“新利器”。
核电版“造楼机”全称为核岛反应堆厂房整体施工集成平台,是基于超高层住宅建筑的“住宅造楼机”和摩天大楼的“空中造楼机”技术而研发的核电反应堆厂房专属施工技术。该技术通过内外壳等高同步施工、立面流水作业、设备设施集成等方式提升施工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安全风险。
该集成平台总重1400吨,高16.59米,由钢平台系统、支承系统、动力系统、挂架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集成设备、模板系统等共同组成,是个货真价实的“大家伙”。
以挂架系统为例,整个挂架系统平台达到了1110平方米,创造了高达五层的半封闭内外壳环绕作业面,在这个作业面上,施工和材料运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而钢平台系统位于整个平台的顶部,通过钢立柱与支承系统相连,呈圆环形,高2.5米,宽8.45米,提供1610平方米的双层作业面,为工程需要的各类设备设施和材料提供了储存场地,此外,整个钢平台系统还包含了六台臂长20米、端部吊重2.5吨的伸缩臂吊机,极大地便捷了施工现场作业垂直运输。
在这庞大的钢铁巨兽里面,还有着一个充满科技感的科技核心和电子大脑——中控室。在中控室内,工作人员会实时通过由智能感知系统、传感器数据库和数字管理平台共同组成的安全监控系统对钢平台、支承系统、环境信息等进行监测,确保整个平台安全高效运行。
接下来,陆丰核电项目管理大团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大力弘扬“陆核精神”,以打造“国家优质工程”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广新工艺、新工具、新材料和集约化、模块化先进建造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高质量建设“根红苗壮”的核电机组,奋力推进华龙一号实现“一台比一台好”的目标,以陆丰核电基地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建设助力中广核“华龙一号”高质量批量化建设。
撰文:李冠宇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迈入千万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