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在使用电能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技术的提升,核电也是绿色能源的一种,华龙一号核电基地,从投资规模,到发电能力,都是相当厉害,甚至我国随着核电技术的提升,实现快速的扩建,增加核电站的数量,以及电站的规模,发展的速度和过去相比,都得到更快的推动。现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投入总额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每年的发电能力达到600亿度。
600亿度什么概念呢?按照我国现在居民用电的消耗量计算,按照平均一个人自由使用电器和照明的消耗,一年要使用900度电,600亿度电能够供给6666万人使用一年。
如果按照消耗量共享的份额,人均年用电消耗会少于600度,那么600亿度电,能支持1亿居民使用一年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个发电总量是多么厉害。
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建造的位置在我国的福建福清,目前这个电力项目,安装了多套机组,每个单台机组的发电能力超过100亿度,安装到6号机组完成后,就能发电实现年600亿度的目标了。
作为核电站,可以实现商业用电的供给,而且为我国探索和试运行核电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让研发项目落地,并且能采集具体的运行数据,推动核电站的稳定有序增加,实现我国新型能源的补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华龙一号核电基地代表中国核电技术,安全程度水平更高的样板工程。这个项目,采用的双层的安全壳设计,可以实现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这个防御外壳不稳固,一旦出现地震等极端不可抗力,那核电站岂不是危险了。
尤其核能是人类畏惧的双刃剑,提供强大的能源的同时,也有着非常大的危险性。考虑到安全防御的需要,华龙一号设计的特殊双层保护壳,能抗击9级地震,理论上来说,就算是大型飞行器撞击到上面,都不会造成危险泄露,这样的防御能力,着实令人吃惊。
对比美国的核电安全措施,使用的是自动冷却的技术,一般都是通过电源运转冷却泵,输送冷却液,外部一旦停电了,内部的冷却就无法实现,美国使用的是一旦断电就会自动进行降温的技术,也在一定程度有很高的安全保障。
这种技术能让核燃料不会出现破损,但是美国的核电在具体的运转中,出现过主要的冷却泵不制冷的故障,影响安全体系的监测和保护,可见美国的技术还是不够过关,在细节上容易出现一些瑕疵和问题。
和美国的同类技术项目相比,我国的华龙一号,还有经济型的特点,它的建造成本要更低,运行起来创造的效益更可观,造价对比美国的核电基地,最终发电的成本每度电能低30%,这可是非常可观的一个差距,一度电简单估算一元钱,那么我国的电就是7毛,比美国的电能节约3毛钱,但看一度电这个价格比,好像没什么,要想一下一个核电基地,一年如果发电100亿度,降低多少成本?
30多亿的成本差距,数额变大之后,差距就显得非常悬殊,而成本的距离,也能推动核电基地的数量继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这也是我国为何在多个领域,都主动控制成本的原因,成本能够科学控制,证明项目的生命力将有保障走得更远。
现在华龙一号的新的设备在进入吊装环节,后续的各种工序配合,都会按部就班进行,为我国的工业用电也吃了定心丸。
核电能支持大量增加的工业用电需求,保障很多工业园区的生产用电,毕竟现有的发电网络输送的电源,都要先保障居民的生活,重要的公共机构的用电,再其次是生产用电。现在通过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的提高,我国对于核电项目的审批和增加,都有更好的政策推动,华龙一号工程,也做出一个漂亮的样板,为新型的核电站的建设,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我国通过多年的研发,笃定核电项目的安全保障之后,才逐渐加快对核电项目的扩增,这看出中国对于核能使用的谨慎,同时也代表中国在该领域的科技突破,追平美国的同类水平后,我国才开始大张旗鼓的提升建造进度。
等到6台百万千瓦的机组都运转起来,年发电量能供给规模宏大的城市及生产使用,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将会带动众多产业链,实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围绕核电领域的相关的产业和供应商,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