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6月24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王富强)6月23日16时36分,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灵台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2#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迎来了从基建到投产的历史性跨越,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和“双碳”目标实现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俯瞰灵台电厂(央广网发 王富强 摄)
作为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外送工程的配套项目,灵台电厂不仅是山东能源集团响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深化鲁甘两省战略合作的重要实践,也是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核心支撑点。
灵台电厂项目总投资78.82亿元,项目规划建设4×100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一期2台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00亿kWh,可满足4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全部电量将通过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直送齐鲁大地,有效缓解山东电力供需压力,同时为甘肃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开辟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灵台电厂的定位是“陇电入鲁”通道上的调峰电厂,其核心机组通过超超临界技术与深度调峰能力的融合,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使机组热效率大幅提升,较传统亚临界机组效率提高约7%,与同类型未采用该技术的机组相比,每千瓦时供电煤耗可降低至265克以下,在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间找到平衡点;而深度调峰则通过精准的燃料与空气配比控制技术,使机组最低稳燃负荷可低至20%,在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
灵台电厂工作人员调试设备运行参数(央广网发 王富强 摄)
“每天能够往山东输电近5000万度,同时在调峰过程中,可以相应地调整4000万到5000万度新能源发电量送往山东。”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灵台电厂总经理刘强介绍,该电厂通过深度调峰为周边风电、光伏腾出发电空间,助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15%以上。
走进灵台电厂主厂区,高耸的烟囱与间冷塔映入眼帘,却不见传统火电厂的浓烟与喧嚣,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智能化厂房、郁郁葱葱的厂区绿化,处处彰显着“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发展理念。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灵台电厂部署了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从燃料采购到发电调度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我们厂搭载的国产DCS和智能燃烧优化算法,使机组响应速度提升了20%,同时基于5G的AI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集控,从芯片到操作系统的全面国产化,保障了能源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灵台电厂总工程师李军说。
灵台电厂一角(央广网发 王富强 摄)
此外,该项目的落地为灵台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5000个,高峰期施工现场人员达4000余人;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00亿kWh,消纳煤炭约439万吨,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亿元以上,对于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