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3日报道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8月19日报道,第二届“世界青年能源行”活动于8月在中国举行,来自巴西、英国、俄罗斯、秘鲁、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委内瑞拉等国的十多名青年专业人士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报道,各国青年们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在那里与专家进行交流,并实地参观与中国能源转型有关的项目。该活动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合作的成果。
参观活动从国家能源集团位于北京的总部开始,青年们参观了该集团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即将参观的地点的员工进行了交谈,并与集团相关负责人会面,了解正在开展的工作。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青年们受到了国能准能集团的欢迎,它是国家能源集团的下属企业,主要从事采煤、发电和煤炭循环经济业务。
借助当地丰富的煤炭储量,准能集团生产在整个生产链中具有高纯度和低污染特点的“绿色煤炭”。青年们还近距离观看了利用5G网络技术实时控制巨型无人驾驶卡车协调工作的情况。
准能集团长期致力于植树造林,恢复当地土壤。看着矿区附近的大片绿地,没有人会想到那里曾是一片沙漠。
专家指出,此次考察的一大亮点是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在煤矿的旧址上,该集团利用复垦的土壤建设了一个生产各种水果的农场,赋予其新的经济和生态功能,并吸引了当地的各种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该集团还在农场旁边建造了一个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公园里有湖水,还有休闲娱乐设施。用废旧采矿设备制作的雕塑使整个环境更加和谐优美。
在公园旁边,一家主题酒店正在建设中,它是由可运输数百吨煤炭的旧巨型卡车改造而来的。正在北京攻读硕士学位的俄罗斯研究者玛丽亚·马特韦耶娃说:“这是将废弃设备重新利用的一种创造性方式。”
行程的下一站是甘肃省省会兰州。这座城市位于黄河岸边,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持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青年们品尝了当地传统面食,并参观了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兰州乃至甘肃的文化和发展。
从古代的简牍记录到现代的数据中心,从古代的烽火台到今天的电信技术,从在黄河上建造首座大桥的庞大工程到今天建造新桥的快速便捷,所有人都意识到甘肃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它在21世纪为中国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潜力。
8月12日,青年们参观了国家能源集团另一家下属企业在甘肃玉门拥有的历史最悠久的风电场,与专家进行了交谈,并就中国的能源转型展开交流。
龙源电力甘肃公司玉门风电场始建于1997年,这里早期的四台风电机组是从丹麦引进的,被称为“四小天鹅”,后来又陆续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新型机组,见证了中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
经过这么多天的参观和关于能源转型的热烈讨论之后,青年们参加了一项文化活动以放松身心,并被古丝绸之路上的奇观敦煌莫高窟所深深吸引,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参观莫高窟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来自萨尔瓦多的大学生格拉西娅·桑切斯说,“古老的壁画和雕塑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对中国的艺术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编译/刘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