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厂的核心运营链条中,燃料采制化堪称决定成本与效率的“铁三角”。然而,长期固化的岗位分工,如同一道无形的壁垒,限制了员工视野与协同效能。大唐湘潭发电公司近年大胆推行采样、制样、化验岗位轮换制度,成效显著,为燃料精细化管理注入强劲动能。在产业升级与复合型人才需求高涨的今天,这一探索为传统能源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化提供了生动样本。
打破壁垒:从“单点精通”到“全链掌控”
过去,采样员可能只熟悉现场点位分布,制样员专注于破碎缩分流程,化验员则埋首于仪器数据。轮岗机制彻底打破了这种“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员工通过亲身经历上下游环节,深刻理解了自身工作在整体链条中的位置与影响。
采样员周英华在轮岗至化验岗位后,通过对化验知识的学习,才真正了解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在化验岗位的真实意义,因为,即使化验员再仔细认真地化验与核对数据,但是如果前期采样制样稍微不规范,就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毕竟煤质数据的准确性采样占比60%,制样占比36%,而化验只占比4%,前期的差之毫厘会导致后期的失之千里。
轮岗结束返回采样岗位后,在一次采样过程中,她敏锐发现一处关键采样点的代表性存在疑问,随后她提出优化建议,调整了采样点位与频次,通过后期追踪反馈,她惊喜地发现该批次煤样的化验数据波动性显著降低。“以前看到异常数据,可能首先怀疑化验环节出了问题。现在明白了,问题根源可能在更前端。这种全局观于我而言是很好的正反馈,让我在工作时有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我也能更准确地判断煤质数据异常的来源。”周英华深有感触地说。
技能跃迁:锻造“一专多能”复合人才
在“大工匠”培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轮岗不仅是岗位的转换,更是一次深度的技能融合与提升。员工在接触新岗位时,必须快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适应新规范,实现从“单一工种”到“多面手”的蜕变。
在采样班工作多年的老王,轮换到制样班后,面对复杂的缩分设备与严格的粒度控制要求,他坦言最初“压力山大”,但在师傅指导下,他系统学习了制样国标,掌握了不同煤种破碎缩分的要点。这段经历让他对采样环节的规范操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采样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知道了,采样的一点不规范,到了制样这里就会被放大,最终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像老王这样经历轮岗的员工,其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标准的理解深度普遍提升,在公司组织的技能考评中,轮岗员工的综合得分平均高出未轮岗员工20%。
协同增效:从“交接盲区”到“无缝衔接”
效率之变:轮岗之前,各班组间因工作流程衔接不畅导致的效率损失时有发生,样品在采样、制样、化验环节流转过程中,因信息传递不清或标准理解差异导致的重复沟通、样品返工情况时有发生。轮岗后,员工基于对彼此工作的理解,沟通更加顺畅高效,主动优化流程的意识大大增强,此类情况大幅减少,样品流转周期平均缩短了30%。员工们自发建立了更清晰、更详细的样品状态标识和交接记录模板。
化验班班长程明在轮岗到制样班当班长后,前期通过对制样流程的熟悉,并结合化验的实际情况,她优化了制样的编码环节。她与采样沟通,要求他们每天在8点之前将当天要送至制样班的煤样记录发过来,当天编码人员在8点半以前就要去现场进行煤样的编码,并省去了一些不必要而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的纸质记录,通过这里那里一点点的小改进,最后促成了大质变,以前最容易产生纠纷的送样时间,现在提前了20分钟至半小时,如今通过轮岗,疏通了堵塞点,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质量之变:员工对全流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统一,过去可能被忽视的如制样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对某些化验指标的影响等环节,现在得到了高度重视。化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整体可靠性得到提升,因流程瑕疵导致的争议数据几乎消失。
创新涌现:跨岗位思维碰撞火花
轮岗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式。当员工带着采样现场的实操经验走进精密安静的化验室,或是将制样环节对均匀性的极致追求带回采样一线,不同岗位的视角便开始激烈碰撞,催生出令人惊喜的创新解决方案。
采样员罗尚辉2024年轮岗在制样班时,深刻体会到样品从采样点到制样车间运输过程中的潜在污染和时效延迟问题,他提出为什么不能设计一台集成破碎、缩分、封装功能的小型化、防尘防潮的移动制样车呢?样品采集后立即在车内完成初级制样并封装,显著缩短样品暴露时间、减少污染风险,将关键样品流转效率提升,尤其适用于预采样和争议纠纷煤处理。
化验员小戴在采样制样岗位都呆过,如今轮到化验岗位,他发现有的矿点同一批次不同采样点煤质差异有时很大,但传统记录方式又难以直观反映这种空间分布特性对化验结果的影响,他提出是否可以开发一套有关煤质异常的溯源系统,将采样点位坐标、实时记录以及最终对应的化验结果关联起来,在系统上以虚拟动画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当化验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能快速定位到可能的问题采样区域批次,问题排查时间大大缩短,有助于提升燃料管理水平,并为配煤掺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轮岗制的意义远超效率提升本身。当前,全国超200个工种纳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年参赛达300万人次,12.5万名职工通过竞赛晋级,折射出产业升级对“精一会二懂三”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浪潮下,轮岗是激活组织活力的“一池春水”。它让采样员理解化验的严谨,让化验员看见制样的艰辛,让制样员感知数据的重量。当员工跳出岗位“深井”,企业便打通了人才成长与质量管控的“任督二脉”。
随着智能监测设备普及与CNAS认证实验室的推广,轮岗制将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为传统能源企业锻造一支既懂流程又通技术、既专技能又怀匠心的新型产业力量——这不仅是提质增效的密码,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曾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