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设,值得关注与思考!
祖国日新月异,发展翻天覆地。
美好瞬间珍惜,留下价值回忆。
原计划将此文列为《高中课程辅导》地理科的内容,发现我们不能止于学科学习之用,关注世界,分析问题,涉猎知识,希望高考生养成在获知现有信息的条件下,能深度思考,预测出更多未来的用途,这才是真训练学习能力。
(一)、AI搜索“雅鲁藏布江水电站”
事件脉络|中国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设
深度思考已完成
核心事件
中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至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规模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是我国推进“双碳”战略和能源转型的关键工程。
最新进展
2025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西藏林芝宣布工程正式开工,同时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统筹项目建设。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创新开发方式,配套建设交通网络、生态保护设施,并计划通过特高压输电将电力输送至东部地区。
事件脉络
2014年11月
藏木水电站(雅鲁藏布江干流首座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同步启动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包括4公里鱼道和鱼类增殖站,为后续开发积累生态保护经验。
2021年3月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为能源革命重点工程。
2024年12月
国务院正式核准工程,进入设计和施工准备阶段。
2025年3月
国家发改委将工程列为年度重大投资项目,加速推进前期工作。
2025年4月
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为项目业主统筹建设。
2025年7月19日
工程正式开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仪式,配套交通、生态、科研等体系同步启动。
(二)地理老师的视角分析
以下文章来源于老丁侃地理 ,作者丁帅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建设,我想说两句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中国西藏林芝正式开工。
大量的投资:总投资是三峡大坝的六倍,一旦全部建成发电量是三峡大坝的三倍以上。
颠覆性的技术路线:以“地下能源走廊”代替巨型水库,以“隧洞引水+低坝调节”模式,突破了传统水电高坝水库的技术路径。这一发电技术可使能量转化率达到85%,远高于正常水坝发电的60%。
裁弯取直:是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处进行取直,水电站不是修在原河道处,而是修在取直处,如下图:
取直之后两地就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在短短的50公里内,河流落差达到了2000多米。
隧洞引水:取直并不是修建天然河道,而是利用地下隧洞,在隧洞里修建五级发电站。如图:
低坝调节:由于巨大的落差天然形成,所以就不需要修高坝来增加落差,只需要修建一低坝来调节水流就可以,如上图的上游江流截面处,就是修建低坝处。坝高只有30米左右,远低于一般发电水库大坝,坝高低,淹没面积就小,相比三峡大坝减少了80%的淹没面积,极大地减小了移民工程和生态影响。
取直后原河道是不是就没有水了:不是,隧洞的直径只有10米,而雅鲁藏布江水量巨大,所取水量大概不到原河流的三分之一,而且在下游汇合后水量恢复如初,地下管道蒸发等因素耗水量极少。
怕不怕地震:怕。这里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多发,断层也非常多,据说隧洞50公里内经过了70多个断层,每不到800米就有一个断层,所以一定会经过科学的论证和科学的施工,来减弱、甚至避免地震的影响。
意义:
1.推动能源转型:三峡大坝三倍多的发电量不是盖的,可极大地推动我国的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一定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实现水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
2.促进经济发展:大量的投资带动了无数的相关产业,据说当地的足浴行业都在大量招工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相关股票大涨。
3.优化水资源利用:水利、水能、水源、水运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断加深。
4.加强区域合作:电力不仅满足本地需要,西电东送工程将再增加一重要的电能输出地,加强了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区域合作。
5.保障国家安全:水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藏东南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道路、通信、电网等将随工程而生,显著增强国家对藏南方向的实际管控能力。可能还将会和喜马拉雅铁路网实现协同,再运输装备,那就很easy。
国际影响:
1.破解印度水威胁论:虽然印度没资格说,他可是率先并经常使用“高坝控水”这一方法来对付南亚的其它国家的,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深受其害。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使用低坝和零耗水来发电,并采用数据和印度共享的方法,来降低印度的担心。
2.重塑南亚电力格局:我们会同时开通400千伏藏电南送工程,把电力输送到尼泊尔、孟加拉国的千家万户。
当有些国家还在不断执着水权博弈的时候,我们不仅让江河奔流如常,还用灯光点亮了远方。
这就是真正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