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军事纪事》报道,红军城目前的战局已跌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地,局势堪比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危急的时刻,仿佛一切即将进入最后的48小时,红军城已经面临着必死的命运。如今,这座城市已经被困在重重困境中,已经很久没有了电力和水力供应,原本依赖的后勤补给线也几乎完全被切断。俄军派遣了上百支侦察破坏小分队,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入红军城背后18公里的区域,成功控制了157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使得红军城的孤立状况愈加严重。
在顿河附近的君士坦丁罗夫卡,乌军的多个兵团正在与俄军第8集团军和伞兵第98师进行激烈的对抗。乌军的第28机步旅、总统旅、第20柳特旅、第100机步旅、第125机步旅,以及数个国土防御旅,齐心协力与俄军展开殊死拼搏,试图保持阵地。红军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它不仅是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的战略防线,也是后勤枢纽的核心,一旦失守,意味着俄军可以借机压缩乌军的防御区域,进一步加大压力。
俄军通过精确的战略打击,对红军城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令城市处于绝境。特别是在波克罗夫斯克地区,俄军成功摧毁了330千伏的别利茨卡娅变电站,并且切断了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到扎波罗热地区之间所有的330千伏连接线路。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红军城内的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陷入瘫痪,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日常运作。水源的缺乏更是加剧了民众和军队的生存危机,医院、医疗机构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水源而陷入困境,难以为伤员提供急救。后勤补给线的断裂使得红军城几乎变成一座孤岛,任何后续的补给都极为困难。现在,俄军的侦察破坏小分队已渗透至红军城后方,掌控了157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乌军士兵面临着缺粮少药的困境,战斗力急剧下降,伤员也难以得到及时治疗,整个城市看起来宛如一座被遗弃的死城。
红军城周边的战斗也极为惨烈,特别是在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一带,乌军与俄军的对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面对俄军的猛烈攻势,乌军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通过巧妙的防御,依靠熟悉的地形和城市复杂的布局,顽强地抵抗俄军的进攻。各个旅的士兵们把重点防守区域锁定在交通枢纽、铁路区段和高层建筑集中的地方,精心布置了交叉火力封锁带,借助残垣断壁和地下通道,采用游击战术,打乱俄军的进攻节奏,努力拖延战斗时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喘息机会。
面对不断逼近的俄军,乌军已开始调动最后的预备队进行反击。这些预备队迅速投入到红军城的西部和北部战区,目标明确:切断俄军的补给线,封堵俄军的侧翼通道,阻止其向城市核心区域推进。在这次反击中,无人机和小型火炮成为了关键武器,专门打击俄军的补给车队和野战通讯站。乌军深知后勤补给对战斗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些反击措施,尽可能地削弱俄军的补给链条,争取为城内的守军争取更多的时间,甚至可能还希望能够恢复自有的后勤供应。
然而,乌军的反击效果尚未显现,由于后勤补给受限,反击所需的弹药和物资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反击的持续性和力度可能会受到严重制约。与此同时,俄军在切断红军城水电和补给线后,已经做好了准备,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来应对乌军的反攻。俄军的侦察破坏小分队可能会借此机会对乌军的补给线和侧翼进行攻击,令乌军的反击计划面临更大的风险。
俄军这次进攻并没有直接冲击乌军的防御据点,而是采取了绕开这些据点,深入乌军控制区的北部。这种策略表明,俄军不想在巷战中陷入死伤惨重的局面,毕竟乌军在这些据点附近早已精心布置了防线,贸然进攻将导致大量伤亡。通过渗透到北面的乌控区,俄军能够扰乱乌军的兵力部署,迫使乌军调整防守策略,分散了原本集中在红军城周边的防御力量。与此同时,俄军还可以趁机切断更多的补给通道,或者寻找机会从其他方向包抄红军城,最终削弱乌军的防线,使其完全崩溃,达到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