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8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创新让能源更美好——深圳绿色发展见闻》的报道。
深圳龙岗,一座穿着“钢衣”的建筑物,坐落于山谷之间。
你可能难以想象,这栋看上去像大型客家围屋的设施,竟是垃圾焚烧厂。
“这个‘大块头’每天处理垃圾超5000吨,约占深圳每天产生垃圾的四分之一。”
龙岗能源生态园安全总监萧苑兵说,它不仅垃圾处理能力强大,还集聚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功能,“暑期平均每天有超百人前来参观”。
这是龙岗能源生态园。(受访者供图)
每天600余辆垃圾运输车从单独的入口进入园区,倾倒至密闭的垃圾池,经过5至7天的充分发酵后进行焚烧发电,城市垃圾变为电能输送电网、可满足所在街道60%工业与居民的用电需求,烟气经过自主研发的七段式烟气处理工艺排放,炉渣则用于制造环保砖……
在龙岗能源生态园,以往印象中垃圾焚烧厂的异味难觅,形似“体育馆”的建筑物绿植簇拥。
2楼打造了莲影之境数字艺术馆,5楼是图书室、咖啡室,7楼楼顶还可散步跑步……这座“环保打卡地”既是垃圾焚烧厂,又是郊野公园。
这样的能源生态园,由深圳能源集团旗下的深能环保公司建设,在深圳已建成了4座。
十年磨剑,历程不易。
萧苑兵说,这一项目从2001年起,先后在上洋窝、焦窝、兔岗岭等7地选址,不少周边居民存在刻板印象,“避之不及”。
直到2013年6月,项目最终选址龙岗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上坑塘。为了打消居民疑虑,深圳能源集团提出打造“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亲民”的垃圾处理综合体设施,“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理念也于2015年正式提出。
如今,“邻避设施”已成为“邻利设施”。
四方埔社区居民邱志辉,也是龙岗能源生态园的监督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担心会影响房价、影响生活。”邱志辉说,园区运营之后,发现完全不一样。
“平时休息的时候,我会带家人一起到展厅看展览,也会和朋友一起去逛公园,这里不仅是一个发电厂,更是我们生活的小天地。”坪地街道年丰社区居民廖光粦说。
“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的理念,正持续拓展、壮大。辽宁大连,湖北武汉、青海西宁……如今,深能环保在全国已有5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遍及4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共计79000吨。近年来,深圳能源集团还致力拓展国际市场,将中国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传播到海外。
从传统能源到“风光水”齐驱并进,深圳能源集团持续“向科技要动能”。发布科技创新实施意见、组建创新技术公司、关键技术研发取得多项突破……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跑出“加速度”,2024年集团研发投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8%,当年获得专利授权248件,这家“中国500强”之一的国有企业,进一步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
深圳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英峰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命脉,深圳能源集团将全链条锻造科技创新硬核实力,形成“开放协同、优势互补”的智力格局,全力向数字智能化迈进,构建创新人才体系,既要做在能源环保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链主企业”,更要当好带动大湾区能源产业发展的“链长企业”,勇做深圳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