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9月20日,2025国际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研讨会(ISEEMS-2025)在长沙开幕。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齐聚星城,围绕“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
为期2天,6个分会场
碰撞可持续发展新火花
本次会议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西省化工学会、日本弘前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会议为期两天,共设立了六个平行分会场,聚焦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先进材料研发等前沿热点,涵盖生物质能源转化、先进功能材料、能源转换材料化学、催化转化、化学科学与环境工程、纳米材料与碳中和等多个研究方向。海内外学者将围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展示最新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
“全球能源转型与环境治理已进入关键时期,科技界应加强跨学科、跨地域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研讨会平台,深入交流、碰撞火花、增进共识,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开幕式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仇怡说。
太原理工大学郝晓刚教授代表联合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山西省化工学会与太原理工大学长期深耕化工与材料领域,期待借助ISEEMS平台,促进国内外学术互动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据悉,本次ISEEMS会议为第二届,首届在日本举行,下一届将在泰国举行,主办方表示,将持续打造其国际品牌影响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能源、环境与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年度学术盛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跨国界、跨学科
为能源环境问题寻找 “绿色方案”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带来前沿成果分享。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储富祥研究员分享了关于木竹产业“十五五”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强调以可再生木质纤维资源替代传统化石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是实现林业碳汇和经济双赢的关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Orlando Rojas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循环生物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通过机器学习和多尺度模拟优化生物质转化过程;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勇强教授介绍了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精炼的最新进展,强调通过绿色催化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实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是突破生物质资源产业化瓶颈的核心策略。
日本东京大学堤敦司教授(Atsushi Tsutsumi)展望了能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前沿,重点讨论了流态化技术在生物质气化制氢、低碳能源联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工程化挑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徐春保教授分析了生物质在实现循环经济和碳中和中的多重角色,指出生物精炼不仅可生产低碳燃料和材料,还能与冶金、化工耦合集成,形成“碳负排放”工业新模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义强院士团队以“‘以竹代塑’科学前沿”为主题作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以竹代塑”的科学前沿与产业化路径,指出竹材的高效低碳加工和功能化利用是缓解塑料污染、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向,提出构建竹基材料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记者了解到,吴义强院士团队自2005年组建以来,始终践行“两山”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国家木材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服务实现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千亿木竹产业发展。团队围绕制约我国木材、竹材、秸秆、芦苇等资源高值高质高效利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进行长期的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目前已建成木竹生物形成与定向调控、环保木基功能复合材料、以竹代塑绿色功能材料、秸秆芦苇综合利用、现代木结构与绿色大家居、生物质能源与先进材料等六大主攻研究方向。
作者:蒋诗雨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