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通讯员荆彦杰 报道
当秋风卷起阿拉善戈壁的砂砾,掠过连绵起伏的光伏阵列,深蓝色的组件板在阳光下折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座镶嵌在“沙戈荒”腹地的80万千瓦光伏电站,不仅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落子,更是“电建铁军”以“质量为刃”,在极端环境中镌刻的工程丰碑。2025年9月,山东电建一公司北方公司项目团队以“质量月”为号角,在茫茫戈壁上掀起一场“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攻坚行动,用匠心与智慧筑牢新能源工程的“质量长城”。
戈壁起誓:以“四级责任体系”锚定质量根基
9月5日清晨,戈壁的朝阳刚染红天际,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已响起铿锵誓言——建设者身着工装,在“质量月”主题横幅下郑重签名,手印与签名交织成“质量承诺墙”,成为荒漠中最醒目的精神坐标。
这场誓言背后,是项目构建的“钢铁防线”:由项目经理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将质量责任拆解为“项目部统筹、部门协同、分包单位执行、班组落地”四级体系,横向覆盖设计、施工、监理全链条,纵向穿透从管理层到作业层的每一个岗位。在两次专题部署会上,团队明确“十项必查清单”“五项提升标准”,并立下“三个一律”铁规。“在戈壁建光伏,质量是生命线——风沙能磨蚀岩石,却不能撼动我们的质量底线。”项目经理在启动会上的话语,道出了全员的共同信念。
匠心砺技:从“纸上标准”到“实体样板”的跨越
“支架垂直度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在光伏阵列施工现场,质检员手持全站仪,对首件样板支架进行复测。作为“首件实体样板制”的首个验收项,这片样板区由多组支架组成,从螺栓紧固扭矩到横梁水平度,每一项细节都成为后续施工的“实物教材”。
为让抽象的质量标准“立起来”,项目在三大关键工序打造“可触摸的样板”。“以前看图纸总觉得抽象,现在对着样板干,心里踏实多了。”来自施工班组的老王感慨道,样板区已成为各班组的“打卡学习点”,工艺标准统一率显著提升。
戈壁问诊:用“闭环铁网”围剿质量隐患
“电缆接头屏蔽层未接地,存在击穿风险!”9月15日,在“我做一天质检员”体验活动中,升压站技术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处隐蔽隐患。他立即用红漆标记,并在“质量隐患台账”上记录:“问题类型:电气安全;整改责任人:电工班李工;完成时限:4小时。”4小时后,复查人员确认隐患已闭环销号。
这样的场景,在“四级隐患排查网”中每天上演:项目部牵头每周“大盘点”,部门聚焦专业领域“深排查”,分包单位落实工序“自检互检”,班组执行“班前班后三查”。团队累计排查并整改多项质量隐患,对电缆接头可靠性、安装精度牢固性等五类高频问题,全部实现“发现-整改-验证-归档”闭环管理。
丰碑永驻:从“质量月”到“质量常态”的传承
当最后一块组件通过验收,夕阳为戈壁光伏阵列镀上金边,建设者们的身影与光伏板的倒影在沙地上交织成“质量”二字。这场“质量月”行动,不仅实现多项隐患“清零”、关键工序合格率达标,更沉淀下“三铁精神”——铁的标准、铁的执行、铁的担当。
如今,项目已将“首件样板制”“四级排查网”纳入常态化管理,“我做一天质检员”活动每月开展,质量考核与薪酬体系深度绑定。这座矗立在戈壁中的光伏电站,不仅将为华北地区输送清洁电力,更以“沙戈荒”质量管控典范的姿态,为国家新能源工程树立起“在艰苦中坚守标准,在极致中追求卓越”的精神标杆。
风过戈壁,光伏阵列岿然不动——这,就是华电阿拉善项目用质量书写的答案。
上一篇:超大风筝发电,中国造!
下一篇:修文高仓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