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公告显示,公司成功中标“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东部通道工程(麻泾港枢纽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9月24日,公司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EPC在手订单中的200MW光伏项目将于今年内并网。
两则消息不仅反映了公司在传统基建领域的持续竞争力,更凸显了其新能源业务的快速推进与成果落地。
传统基建基本盘稳固,EPC模式优势突出
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双特双甲”资质(市政公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市政行业、建筑行业双甲级设计)的民营建筑企业,在轨道交通、市政路桥等基础设施领域具备深厚积累。
此次成为“麻泾港枢纽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中标人,正是公司技术实力与项目执行能力的体现,公告显示本次投标报价:13.60亿元。
EPC模式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之一,能够提供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过程服务,提升项目整体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深耕经验,也为承接此类区域性重大水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承接工程22.73亿元,其中轨道交通、市政工程、公路项目合计占比达84.87%,显示出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持续竞争力。
新能源业务快速崛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表现亮眼,不仅是收入增速最快的板块,更是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截至8月底,子公司青海宏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80兆瓦光伏电站稳定运营,完成发电量8,117.8万度。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光伏EPC项目,如与宣城和润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的170MW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EPC合同,以及江苏盛然用户侧储能项目等,均为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公司透露“EPC在手订单中的200MW将于今年并网”,这意味着下半年新能源业务有望进一步放量,强化其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布局。随着碳中和政策的持续推进,新能源基建需求持续旺盛,公司凭借施工总承包能力与电站运营经验,有望在绿色能源赛道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除传统基建与新能源外,也积极布局科技领域,通过战略投资和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探索“建筑+科技”融合路径,以技术提升施工安全性、效率及智能化管理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
财务稳健,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0亿元,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基建稳增、新能源快跑、地产收缩”的积极态势。其中,建筑施工及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实现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11.98%,表现稳健;新能源开发业务实现收入5.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4.18%,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公司的“建筑+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已初见成效,在保持传统基建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成功培育出新能源这一高增长板块。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业务结构更趋优化,现金流改善,新能源业务实现盈利突破,科技战略布局也稳步推进。随着EPC订单的逐步落地、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以及新业务的持续探索,有望在“十四五”后半程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作为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民营建筑领军企业,正以清晰的战略规划路径和坚定扎实的执行力,在基建托底业绩、新能源放量增长、科技助力升级转型的三重背景下,公司未来发展的表现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产业迈向韧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