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贾聚光 郭善清 程汝绅 潍坊报道
近期,潍坊高密地区遭遇持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土壤泥泞,延缓了秋收秋种进度。当地群众抓住天气放晴时机,使用履带式玉米联合收割机抢收作业,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属地农业农村局,梳理全市粮食烘干服务点用电需求,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坚决打好“三秋”农业生产这场硬仗。
10月9日,在高密市大牟家镇小牟家村的大片玉米地里,村民蔡善文将收获的110亩地的玉米直接装车运至临近的刘莉家庭农场烘干仓储基地,这批玉米将经过脱粒、烘干处理后入库储存。
刘莉家庭农场是全国示范性家庭农场,这里不仅种植了5600多亩玉米,去年还建成了烘干仓储基地。农场提出烘干项目上电申请后,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客户经理张益国、闫翔宇主动上门服务,根据客户用电设备容量,专业指导客户合理报装1台250千伏安变压器,通过10千伏大牟家线河西支线147号杆接入,保障烘干项目组装及正常运行用电。
这家农场负责人刘莉靠着今年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的这套粮食烘干塔,不仅稳住了自家收益,还尽可能多接种粮大户的烘干订单。“粮食进入了烘干塔,5到6个小时就能把玉米粒水分含量从40%降到标准线15%,烘干出来的玉米更干净、水分控制更均匀,湿度可以达到国家收购标准。”刘莉说,“我们争取多给大家伙烘干一些,能有效减少粮食的损耗。”
玉米抢收之后,烘干储存至关重要。针对刘莉家庭农场烘干塔满负荷运行的现状,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大牟家供电所员工王振宇、佟鑫等人使用无人机对主供农场的10千伏大牟家线河西支线进行测温巡检,精准定位线路设备异常点,配合人工分析诊断配电线路存在的隐患,确保供电“最后一公里”无故障。他们依托“配网全景监测平台”,每日对烘干服务点所属台区及线路负载率进行监测,遇到重过载,及时开展运行方式调整或负荷割接,协助客户检测烘干塔用电设备运行状况,保障了农场烘干塔24小时连轴转。
现在,刘莉家庭农场烘干仓储基地每天能烘干玉米400多吨,具备为周边农民提供3万亩玉米的烘干能力。
秋收赶天时,一刻值千金。为满足群众的烘干用电需求,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全面排查辖区内所有涉及粮食收储区域,重点排查烘干服务点的10千伏线路、配变台区、计量装置、用户侧用电设施安全隐患。充分利用配网全景监测等技术手段,对烘干服务点所在台区、线路开展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重过载、低电压等异常情况,确保“三秋”期间设备运行正常。增加涉农线路巡检频次,利用无人机开展线路特巡,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通过带电作业方式消除缺陷隐患32处,用可靠供电守护群众的“粮袋子”。
同样在高密市经济开发区鹏兴家庭农场的厂房里,灯火通明,机械穿梭,一派忙碌景象,玉米经过脱粒之后,迅速通过传送带进入烘干塔。“从10月初秋粮收获开始,我们的机器就一直在满负荷运转。设备的稳定运行,多亏了有可靠的供电和供电所的帮忙,开发区供电所把我们农场用电列入重点保障单位,24小时在线服务,及时为我们解决用电问题,咱们秋收才有更大底气!”鹏兴家庭农场负责人高雪峰感激地说。
目前,当地玉米抢收烘干工作正争分夺秒有序推进,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已走访对接全市51家粮食烘干服务点,了解烘干设备信息及用电需求,及时制定“一户一策”保电方案,并协助客户排查用电隐患,保障秋粮烘干用电稳定。持续做好农田排水用电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供电服务工作,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