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昨天(9月7日),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主题为“转型发展 绿色未来”。与会嘉宾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而当前各类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也为全球推进能源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近期,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近几十年来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和海洋表面温度增幅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事件大幅增加。对此,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
在本届全球能源转型大会的现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碳减排、能源国际合作等主题,成为了讨论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之钧:在能源转型、气候变化这个领域的合作,还是全球共识。未来的能源转型,太阳能、风能,在全球来讲是更加公平的一个资源环境。阳光普照,风能到处都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不是均匀分布的,它的地理分布非常明显。发达国家怎么从技术、人才、资金,更好地去支持发展中的国家、相对落后的国家来实现它的碳中和,我觉得这个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光伏、风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按照规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大会现场,氢能、碳捕获与封存等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受到业界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李继峰:全球正处于一种围绕着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高潮期。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可以利用这样的全球的大趋势,来推动自身的这种转型,这是我们的一个机遇。
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 柳强: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吸引了一批优质创新资源在此集聚。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聚焦能源互联网、氢能储能、风光技术装备等关键赛道,涌现出全球最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驱风电机组等创新成果。
大会现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建设,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到今年年底,我们将把除了现在的碳市场覆盖电力行业以外,还会把钢铁、水泥和铝等行业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董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