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据德国“中国平台”网站10月16日报道,预计中国首个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将于10月在上海附近海域投入使用。该项目被视为一项技术突破:这是首次将整个服务器置于水下,并由海上风力发电厂供电。
据报道,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将通过外部的海水制冷,摒弃了耗能的空调设施。
凯捷科技研发公司的技术专家彼得·芬特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需求急剧增长的时代,这项技术绝对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他认为,尽管将昂贵且敏感的电子设备大规模沉入海底听起来不太合理,但这个理念的确可以解决一个重大挑战:如何便捷且低成本制冷。
报道称,中国的数据中心对能源需求非常巨大。政府正在想办法使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展更符合气候保护的要求。微软公司曾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尝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个名为“内蒂克”的项目表明,服务器可以在水下运行,但实验在几年后被叫停。
芬特尔说,中国正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未来,海上风电场、深海技术和云基础设施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官方规划者称,海底数据中心将来可能建在风电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稀缺且昂贵的地方。同时,中国通过这项技术展示了其创新实力,这既是向国际竞争对手释放信号,也是对本国工业界释放信号。
对中国而言,海底数据中心首先是一项实验,旨在验证将算力转移到海中的想法在技术与经济上是否可行。许多专家认为,该技术很可能作为一种特殊解决方案,在沿海地区或特别耗能的项目中投入使用。(编译/钟思睿)
俯瞰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新华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