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
10月21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加新介绍,2025年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也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计划初步建成之年。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要求,河南省电力公司、省内发电企业、售电公司通力合作,9月份完成现货市场首次整月结算试运行,10月1日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提前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目前,市场运营平稳有序,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市场申报、出清、信息披露、结算各环节衔接有序,现货价格有效反映市场供需,市场改革红利充分向用户传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显现。”吴加新说。
发布会上,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实现电力市场主体“全覆盖”。发电侧112台市场化煤电机组和402家集中式新能源电厂全部参与市场,用电侧150家售电公司代理市场化用户和电网公司代理工商业用户均参与市场,12家独立储能作为新兴市场主体直接参与交易,目前所有入市用户已实现全覆盖。
现货价格反映市场供需变化,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现货市场开启后,通过竞争形成反映电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关系的市场价格。比如,8月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9月份较为宽松,现货市场月度现货均价也随之下降。现货市场价格也为中长期交易提供风向标,价格信号作用逐步显现。
电力现货改革红利向用户传导。河南现货市场建设设置了超额获利向用户分成、市场封顶价格等机制,9月份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综合交易结算均价下降带来的收益,将按机制要求向用户分享,未来用户也可以主动调整电力市场交易策略,降低用能成本。
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电网调节。现货市场一天内根据供需形成24个小时的现货价格,及时反映新能源出力波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引导发用两侧市场主体跟踪电价变化和市场信息,电价高时发电企业积极顶峰发电,用户主动错避峰;电价低时发电企业主动压减出力,用户增加用电,为新能源消纳提供空间。9月,现货市场日内平均峰谷价差0.374元/度,燃煤机组从全月固定电价改为分时价格,平均调节下限由32%下降至28%,有效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现货市场起到了“保供应、稳价格、促消纳”作用。
谈及下一步工作,吴加新表示,将按照“边运行、边完善、边提升”的原则,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效,高质量完成河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任务。
责编:陶纪燕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