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朱丹)近日,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论坛聚焦“核电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变革”主题,汇聚来自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国际组织、核能企业及科研机构的150余位中外代表,围绕核电产业链协同、关键技术创新、装备制造升级与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进程中,核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曾亚川在致辞中介绍,2024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已创近10年新高,且增势预期依然强劲。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连续4年上调核能发展预期,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在此进程中,中国作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59台,总装机容量为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达62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25亿千瓦,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尤为亮眼的是我国核电的安全运营业绩。截至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00堆年,连续9年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评分全球第一。根据2024年WANO公布的综合指数,全球满分机组中,高达43.18%来自中国。
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浪潮,我国核电产业正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核心突破之一在于实现了核电“神经中枢”的自主可控。2010年,中广核成功研发出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DCS)平台——“和睦系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今年4月,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智能核电”发布。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核电站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如同为核电站装上了实时感知的“心电图检测器”和互联互通的“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