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温:无人机攻击与能源设施遭遇战
10月24日,俄罗斯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在通报中指出,一架无人机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镇撞向了一栋居民楼,导致5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儿童。事发地点距离莫斯科市中心大约20公里。同时,俄罗斯国防部也发布消息称,俄罗斯防空系统在多个地区成功拦截并摧毁了111架乌克兰无人机。
当天,乌克兰方面也通报了俄罗斯军队的袭击。据哈尔科夫市报告,俄罗斯的空袭造成了6名平民受伤。战事持续升级,尤其是在10月24日凌晨,乌克兰无人机对莫斯科附近地区发起了大规模袭击。俄罗斯国防部称,这次袭击动用了超过100架无人机,是近期规模最大的一次。
与此同时,俄罗斯军队也对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市进行了报复性空袭,造成了民用设施的损毁。乌克兰陆军总参谋部表示,这一袭击的目标是哈市的部分基础设施和工业区。
进入10月下旬,军工设施成了双方争夺的关键目标。22日,乌克兰军方使用“风暴影”巡航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地区的一家化工厂,工厂主要生产火药、炸药、导弹燃料和其他军事物资。为回应这一袭击,俄罗斯军方于23日动用了包括“匕首”导弹在内的高精度远程武器,对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和相关能源设施进行了打击。
在这一系列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修订了《核武器使用原则》,明确表示,如果俄罗斯本土遭遇大规模毁灭性攻击或常规打击对国家生存构成威胁,莫斯科有权使用核武器。普京总统在11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如果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俄罗斯领土,俄罗斯的反应将会是“非常猛烈”的。
这次冲突的核心之一是对能源设施的争夺。乌克兰能源部长表示,俄罗斯军队近期大规模夜间联合攻击了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冬季来临前,俄罗斯试图削弱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根据乌克兰能源部的数据,核电站提供了乌克兰60%的电力,这也是为何双方在攻击能源设施时相对保持克制的原因。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国际社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多个欧洲国家已加强民防体系,北欧国家建议民众储备辐射应急物资。法国计划向全国家庭发放“生存手册”,指导民众应对核污染等紧急情况。英国则加强了国防投资,特别是在核威慑力量方面的支持。
普京回应美国取消两国首脑会谈时表示,始终认为“对话要优于对抗”,并强调俄罗斯始终支持外交对话。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俄罗斯决定突破核武器使用的门槛,最可能选择有限度使用小当量战术核武器,尤其是针对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或在荒僻地带进行示威性爆炸。
如果核武器被使用,爆炸会在数千米范围内造成毁灭性打击,放射性尘埃将扩散,导致大范围居民撤离,且医疗系统将面临瘫痪。莫斯科的上空无人机残骸与哈尔科夫的废墟,表明这场冲突已进入更加危险的阶段。双方目前似乎都在试探红线,同时避免跨越核门槛。
核战争没有赢家,这一原则自冷战以来未曾被打破。未来的局势发展将决定这场持久冲突的走向,国际社会的介入与应对同样至关重要。
信息来源:俄罗斯国防部、莫斯科州政府、乌克兰能源部、哈尔科夫市政府公开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