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汕尾市海洋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座谈会暨赴中广核、南海海缆及植物龙参观交流活动举行,旨在深度对接汕尾市“核电、海工、智慧农业”高端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与高新技术跨界协同、场景赋能,同时大力推动汕尾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由汕尾市委人才办指导,汕尾市工信局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承办,汕尾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汕尾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协办,主要针对本地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和产学研需求,搭建人才、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引导校企产学研联合攻关,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
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企业家团队了解核电的前沿技术及发展态势,相关领域的专家也在现场分享企业发展情况和先进技术,现场互动交流氛围热烈。
陆丰核电项目是粤东首个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所辖陆丰市碣石镇,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项目列入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1、2号机组采用CAP1000技术,3、4、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20亿度,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5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2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2万公顷,本次调研学习也让各位企业家大开眼界。
随后,企业家团队还前往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交流学习。依托中天海缆(国内第一、国际第三)的雄厚技术资源,南海海缆有限公司构建了500kV及以下交流海缆、±525kV及以下直流海缆、动态海缆、脐带缆等高端产品的完整研发体系,拥有330kV及以下交流海缆系统、35kV环保型海底电缆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产品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广东省机械行业学会等权威认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还具备500kV及以下交流电力电缆、±525kV及以下直流电力电缆的研发制造能力,产品涵盖海底光电复合缆系列(33kV—330kV)、动态海缆及脐带缆等特种电缆、环保型海底电缆(已应用于中广核汕尾风电场207km)及1kV-35kV特种电缆(通过广东省机械行业学会认证)。2022年,“大长度220kV及以下轻型低碳海底电缆技术”荣获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彰显行业领先的创新实力。
最后一站则是走进智慧农业的“菜篮子”。在陆丰植物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家们现场演示甘薯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应用,包括种苗研发、精深加工及电商赋能模式。
在种苗研发方面,该企业拥有标准化的种苗生产和病毒检测技术体系,配备4500平方米的种苗研发中心、3600平方米甘薯种苗智能工厂化中心、136亩甘薯种苗扩繁网室大棚(100亩网室大棚建设中)、1200亩甘薯种苗扩繁大田,年产甘薯种苗2亿株,逐步覆盖全国范围。同时,公司现保留甘薯品种300多种,享有新品种权品种2项。未来5年,公司将持续扩大种苗的产量至10亿株,并研发5种甘薯新品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提高陆丰本土品牌影响力,这次交流也让大家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通过“技术研讨+实地考察”的形式,为企业与科研机构搭建了常态化对接平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副院长郑华靖也带领专家团队与龙头企业深入交流,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同时也为汕尾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人才活水”。
接下来,汕尾市工信局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激活“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推动更多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赋能汕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南方+记者 陈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