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浓,北疆林海进入关键防火期。10月30日,在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国网伊春供电公司的线路运维人员梁春勇与同事们每日穿行十余公里,逐基检查电杆,逐段排查线路。“这片红松林是重点巡护区,一旦发生山火,不仅森林资源受损,电网安全也将面临严重威胁。”梁春勇望着绵延的输电通道说道。
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森林草原资源丰富,输配电线路与林区深度交织。据统计,黑龙江电网35千伏及以上涉林草输电线路共有589条,涉林草区段1796个,穿越林草的线路总长度超过8000公里。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创新构建“三级包保”责任体系,将输电线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个区段、每基杆塔。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全部穿越林区线路的“一线一档”,实现责任区段和杆塔可追溯、可管控,为精准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乡,秋收请注意用火安全,远离电力设施。”在伊春市铁力市桃山镇,国网伊春供电公司的线路运维人员一边巡视线路,一边向当地农户宣传防火知识。今年秋防以来,国网伊春供电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常态化开展防火宣传,通过设置警示牌、重点时段入户等方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增强防火意识。秋防启动以来,已组织524名群众护线员协同供电公司巡查穿林线路4073公里,发现并上报隐患23处,实现“巡线+宣传”双重职责,从源头防范山火风险。
黑龙江伊春供电公司员工唐志宏、王炎使用无人机开展输电线路森林草原防火特巡(肖莎莎 摄)
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一架直升机轰鸣升空,正对重点输电通道展开精准巡检。国网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联合加格达奇区航空护林站,创新应用直升机与无人机协同巡检模式,依托C-4无人机激光雷达建模,实现通道全覆盖、无死角巡查。同时,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规划最优航线,重点对人员难以徒步到达的林区实施无人机飞巡,目前已完成220千伏线路巡检190公里、66千伏线路巡检220公里。
国网大兴安岭供电公司联合航空护林站采用直升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国网黑龙江电力供图)
除了动态巡检与群防群治,国网黑龙江电力还从源头发力,将防火要求贯穿线路规划、设计、建设与运维全生命周期。在线路规划设计阶段,便充分考虑防火需求,通过优化路径、提高跨距、采用绝缘化等措施,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同时,与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接入政府智慧林火防控系统,实现对重点林区线路的24小时智能监测。
如今,在这片广袤林海中,一张融合“空中无人机巡检、地面人员巡护、云端智能监测”的防火网络正默默守护着北疆的绿水青山与电网安全。(来源:国网黑龙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