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核华兴参与建设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总台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中核华兴项目筹备与浇筑工作情况,展示公司良好品牌形象和硬核实力。
招远核电是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采用“一机一塔”二次循环冷却方案,相当于给“华龙一号”装上“空调”。中核华兴面对挑战,以全周期策划为引领、以本质安全为核心、以智能建造为支撑,为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周期策划筑基 本质安全保障
中核华兴始终秉持“四个最”规划理念——最优施工逻辑、最全经验反馈、最适合先进技术与最佳成本数据贯穿于项目建设全流程。通过开展合同级、高质量开工与现场总平面布置,以及“华龙一号”工程建设全周期HSE风险等三次高水平沙盘推演,系统集成前期项目经验,构建起覆盖施工全链条的最优逻辑体系。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招远核电项目部将本质安全深度融入每个建设环节,坚持以施工风险预防为核心,实现HSE风险全面系统识别,形成全周期HSE风险清单与应对措施,推动安全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防控”升级,安全标准管理体系向本质安全体系转型。
智能建造赋能 自动生产提效
在招远核电施工现场,钢筋、埋件与木工三大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构成智能建造的核心引擎,成为项目部“智改数转”的生动实践,推动施工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逾万平方米的智能钢筋加工厂厂房中,视觉智能仓储系统与全工序自动化设备无缝衔接,实现从上料、剪切、套丝、弯曲、检测、套帽到打捆的全流程自动运行。依托“机械自动化装备+数字化MES管理系统”,仅需14名操作人员即可达成月产3960吨;预埋件自动化生产线是核电领域首次亮相的“预埋件智造积木式工厂”,借助高精度工业机器人与视觉定位系统,精准完成从除锈、焊接至打磨的全工艺环节,单班8小时月产能达75吨,产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质的提升;智能化木工车间实现行业首次模板加工全流程无人化操作。从智能上料、精准切割、自动打孔到有序堆放,持续稳定地完成各项加工作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更实现精度控制的大大提升。
微创小改提质 创新实践释能
中核华兴招远核电项目部共策划实施59项“微创小改”,以“小创新”激活“大效能”,全面推动施工质效与安全水平提升。
在关键技术环节,首次自主实施RPE预埋管焊接+整体吊装技术,通过“场外预制+整体吊装”模式,有效化解建安深度交叉难题,并依托拼装隔离区建立探伤控制区,保障作业安全。
针对FCD核心环节混凝土管控,创新应用LED信息显示屏与北斗星-云监控系统。LED屏实时展示配合比、强度等级、浇筑部位等关键信息,适配多车次多标号运输场景;北斗星-云监控构建“人、罐、环”三位一体管控网络,实时追踪路线与罐体状态,集成驾驶员状态监测与360°环视系统,确保运输安全与混凝土质量。
在优化物资管理方面,项目积极引入机械化装备与仓储创新,成效显著。电动高空取料车与翻斗车操作便捷、绿色高效,使区域转运效率大幅提升;扫地车采用“高压滚刷+真空吸尘”系统,显著降低场地维护成本。仓储方面,项目首次采用轻便灵活的索膜结构临时仓库,具备建设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移动的优势,适应现场灵活布局需求;创新设置的垂直二层货架,降低单位存储成本同时显著提升物资流转效率。
CNEC
供稿 | 中核华兴
作者 | 杜一伟
(中国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