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域的钙钛矿技术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光伏技术之一,具有理论效率高、成本低、应用场景广的优势。2025年,国内在钙钛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转换效率方面,中国科研团队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尽管实验室成果显著,但钙钛矿技术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大面积制备的均匀性与长期稳定性方面。目前行业内主流企业均在积极布局钙钛矿技术,且取得了不错进展。市场普遍预期,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产业链逐步完善,钙钛矿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应用,并首先在高端市场落地。届时光伏产业的效率天花板将再次被打破,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其次是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凭借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前景广阔。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近年来固态电池发展显著加快。今年5月中旬以来,产业链进程持续提速,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固态电池中试线,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该赛道。同时,材料环节中,从正负极、固态电解质、集流体等主材,到粘结剂、添加剂等辅材,均在加速研发与改造;设备环节,如干法电极设备、等静压设备等专用设备的开发正顺利推进。
从行业进度来看,固态电池进展比钙钛矿电池稍快一点,这也是今年固态电池行情比钙钛矿更火热的原因。节奏方面,初步预计:2027年左右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装车;2028年-2029年率先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放量;2030年逐步进入中高端动力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经历长达三到四年的深度调整及2025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反弹后,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水平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综合来看,当前板块处于历史相对偏低位置,具备一定性价比优势。
从纵向历史对比来看,新能源板块在2021年-2024年期间经历持续下跌,估值被压缩至历史极低水平。以光伏板块为例,2024年光伏指数一度下跌约40%,龙头企业估值跌至个位数,甚至低于部分传统周期性制造业。2025年下半年的反弹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估值,但截至2025年10月底,光伏主要企业的估值仅提前切换至2026年预期盈利的15倍左右水平。这意味着当前股价未完全反映行业未来增长潜力。从高成长属性来看,板块估值整体处于合理区间,光伏板块甚至处于相对偏低位置。
从横向对比其他成长板块来看,新能源板块的性价比优势十分突出。经历前期调整后,新能源板块估值逐步向成长制造业靠拢,但其背后的成长逻辑——即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革命——清晰且确定。相比之下,部分热门科技板块虽同样具备高成长性,但其估值目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对于寻求成长性与估值安全边际平衡的投资者而言,新能源板块在当前时点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展望未来,业绩修复、政策预期及技术创新有望持续推动新能源板块估值提升。首先,“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及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产业环节价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企业盈利能力将迎来修复,业绩改善也将为估值提升提供坚实基础。其次,“十五五”规划出台为行业未来五年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显著增强了行业长期信心;政策预期持续发酵,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配置新能源板块,推动估值中枢上移。最后,以钙钛矿、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为板块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打开了新的估值想象空间。因此,在业绩、政策及技术三重驱动下,新能源板块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化投资是更稳健的选择,可通过新能源车ETF(159806)、光伏50ETF(159864)、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87)、碳中和50ETF(159861)等产品分享行业成长红利。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还是LOF基金,都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