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天气渐凉。我国北方地区,更是降温迅速,从天气预报看,到本周末,河北省康保县一带的气温将降至零度。骤冷的天气,加快了鸟类迁徙。
9月3日,被誉为“中国遗鸥之乡”的河北省康保县野生动物救助机构,专程给位于渤海湾一带的河北唐山大清河救助站(也是中国绿发会水鸟保护地)送来一批受伤的遗鸥。康保县救助机构的同志,还顺带为这批受伤遗鸥带来了口粮——风干的面包虫。这批受伤的遗鸥,共有32只,接下来的今年冬天,它们将在大清河救助站过冬。
纸箱里,装的是受伤野生动物。图片由保护地提供。
“天气冷了,今年8月底,大部队早就已经开始陆续往南迁徙,这些受伤的遗鸥先是被留在了当地的救助机构,后边天气再冷下去,遗鸥在原繁殖地基本上没法过冬,所以就送到了这里”,大清河救助站负责人老田称,这不是第一年接受康保县救助机构送来的受伤遗鸥,最早接受并接力救助这些受伤者,是在2018年,至今已有6年了。从遗鸥的迁徙路线看,环渤海一带也是遗鸥们南迁时所需经过的地点之一,只不过天气更冷时,健康的遗鸥种群将继续南迁。
遗鸥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类,原分布于我国、蒙古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开阔平原或荒漠半荒漠地带的咸淡水湖泊中。每年3月,它们集群北迁,每年8月底左右,它们再次从繁殖地向南迁飞。由于遗鸥其对繁殖地的选择近乎苛刻,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寻找到合适、不受打扰的繁殖地生境越来越困难,故而其野生种群数量日益稀少,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天津的绿会遗鸥保护地。
2014年4月,北京湿地研究中心专家在河北省康保县康巴诺尔湖一带进行科学考察时,意外在湖区发现了近3000只遗鸥。2017年,康保县被命名为“中国遗鸥之乡”。据统计,在康巴诺尔湿地繁殖的遗鸥种群达到6500只左右,其种群数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遗鸥栖息地和繁殖地。“但当地风电分布非常密集,以致每年遗鸥进入繁殖季时,很容易出现撞线受伤的情况”,老田称,尤其是遇上恶劣大风天气,集群的遗鸥不管是求偶打斗、还是育雏争食或迁徙,都常会出现撞线受伤情况。在这一批送过来的受伤遗鸥中,有一只放到野外水塘后,明显无法起身,目测翅膀伤得较重,身体失去了平衡。
9月12日,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的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再次将今年秋季迁徙中受伤掉队的11只遗鸥、小天鹅、豆雁等国家级珍稀鸟类,送到了大清河救助站“疗养”过冬。
前来大清河救助站越冬疗养的受伤珍稀鸟类。
为照看好这些受伤的稀客,大清河救助站负责人老田特地为这些伤员,准备了混和有当地小虾的营养食物,跟馒头、干面包虫等一起补充喂鉰这些受伤鸟类,同时大清河救助站还正在扩建救助笼舍。“建成后,站里的救助笼舍区可达到2000平方米左右,以供受伤野生动物必要时使用,另外室外的水塘因为有水循环功能,冬天也不会冻上,可以保证临时滞留在救助站内的珍稀鸟类过冬”,老田介绍,这些受伤鸟类康复后,会再次择机放归。
截止目前,大清河救助站仅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这些年已共先后救助了170多只,积累了丰富的救助经验。但“中国遗鸥之乡”历年所发生的风电屡屡使遗鸥受伤一事,希望引起当地相关部门重视。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gone
审核 | summy 橡树
排版 | 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