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气象科普文章三等奖
当夏日炎炎,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我们几乎本能地伸手摁下空调的启动键,将室温调至舒适的25度左右。这似乎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然而,随着月底电费单的出现,我们不禁吃惊于数字的跳跃——天啊,电费居然这么贵!痛苦之余,我们安慰自己:这不是浪费,而是天气太热惹的祸。
你可能会想,这样的用电高峰,电网公司岂不是乐开了花?实际上,接住这份泼天的富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气温升高意味着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的长时间运行,这无疑给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给电网的日常调度工作带来挑战,也考验着对新能源的合理应用。
那电网受哪些气象要素的影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然,影响电网安全的也不只是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雷电和降水等都会以各自的方式对电网稳定运营产生影响。瞬时大风、频发的闪电可能导致电网跳闸,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对电力基础设施构成威胁。但温度又是如何影响电网的呢?难道是高温将电线烤化了?
当然不是。如今的输电线路所用的电线材料,如铝合金、钢芯铝绞线等,均能承受极端高温。这些材料的熔点远超我们所能经历的任何自然环境温度。正如前文所述,温度的升降直接关联到用电需求。在酷暑或严冬之时,制冷或取暖设备的使用量激增,这直接对电网负荷造成了显著的变动,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持续的高温对电网会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呢?国内外已有学者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温度的累积效应强度因条件而异,受到温度高低、持续时间以及特定预测日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虑连续多日的高温累积效应,可以建立更为精准的电力气象负荷预测模型,显著提升预测的准确度。事实上,持续三天以上的酷热天气对电力负荷增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展开了对吉林省夏季连续高温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的研究。试图找到温度与电网负荷之间的深层联系,并寻找出负荷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点,即学术上所说的“积温临界值”。这对于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和电网调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整理2014-2018年的数据计算得到,吉林省的积温临界值为28℃,也就是说,当多日最高气温达到此温度,就要提醒电力部门注意合理调度,计划作业,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接着,我们选取了与电网负荷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运用传统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负荷预测模型。这不仅将预测准确度从8.06%提升至6.41%,同时也对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和气象与行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气象预报对电网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帮助电网运营商提前做出应对预案,以降低由于恶劣天气带来的各种风险。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新能源发电量受天气条件影响很大,准确的预测有助于电网平衡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输电线路的管理,气象预报同样关键。
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提升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精准预报已不仅仅是气象这个行业的事,而是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舒适与幸福。
作者:
李明妍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