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期间,中国宣布了一则重大消息,这是国庆最惊喜的献礼了。据新华社报道称,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取得关键突破,杜瓦底座成功完成吊装,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正式进入主机组装的全新阶段。BEST有望首次在国际上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有望在2030年用核聚变发电。在以往相关新闻中,都是实验阶段、技术突破,而这次不是实验性质,而是进入工程组装阶段。
所有人听到这个这个消息,估计都是震惊状态,因为可控核聚变一直都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且按照我们一贯以来的预想,每次提到可控核聚变都是“50年差距”,这个“永远的50年”要提前20年了。按照我们一贯的行为方式,在国庆节这么大张旗鼓公开宣传此事,说明稳了。50年是之前的估计,这两年相关人员说技术突破比他们想象得进度快,而且国家投入的资金也比预估投入多,所以时间会提前,只是没想到会提前这么多,而且中国一向保守,这时间估计还能往前推进。
而且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步一脚印,而且是多个方向铆足劲齐头并进。在今年3月,中核集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都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在8月,江西聚变公司宣布,“星火一号”项目计划2029年年底完成装置建设,2030年实现演示发电,这甚至都不是国家队的,是地方的。江西一直想搞试验堆,政府出面很早就跟中核先签了合作框架,因为核聚变进度越来越快,江西也开始全速推进。而且星火一号,可以理解为中国在核能战略上的多路径探索,一方面EAST和CFETR坚持终极追求的纯聚变的正统路线,江西的火星一号采用聚变-裂变混合堆这一技术路线,这个是走现实路线的。
美国、俄罗斯等实验室都曾尝试过类似路线,只不过仍然停留在实验验证阶段,火星一号直接就以工程建造为目标进行混合堆尝试,这也是非常罕见的,而它背后依托的是中国高温超导技术的产业化成果。
其实从这也能看出来,全中国都在凝结力量铆足劲发展,尝试各种可能,并且很明显已经明确了技术路线,进入了新的工程阶段。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核聚变一直被誉为“人类能源终极目标”,在我们认知中一直都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没想到遥不可及的目标突然近在眼前。等到商用的一天,中国将彻底摆脱化石能源的地缘政治依赖,这种"无限能源"特性将使能源自主权成为国家战略标配。当人类不再受能源限制,科技发展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了,势必会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跃迁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