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超级火电”建设潮刮起!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创始人
2025-11-11 19:32:40
0

从大唐托克托到浙江北仑,“世界最大火电厂”称号的易主用了约8年时间,而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底,阳西电厂将以微弱装机优势摘得此桂冠。

纪录刷新的背后,一场“超级火电”建设潮正席卷而来。其实在近几年间,业内外不断有声音在问“为什么要新建这么多火电厂?”电力君认为,这并非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能源安全、绿色转型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电力系统进行的一场深刻战略演进。我们也必须要讲清楚的是,这场“超级火电”建设潮,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

从何而来?

三大驱动力塑造新格局

PART.01

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老牌电厂的扩容与革新

在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中,火电的保供“压舱石”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轮建设潮中,一批家喻户晓的骨干电厂通过扩容与改造,不仅实现了自身能力的跨越,更筑牢了能源安全的基石。

北仑电厂

三度问鼎的“常青树”成为华东电网不可或缺的“稳定器”

北仑电厂的“第三次登顶”之路,是“老树发新枝”的典范。 这家我国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火电厂,其成长史就是中国火电发展的缩影:1991年首台机组投产,2000年以300万千瓦首成国内最大,2009年以500万千瓦再度问鼎。

2025年,其9号机组的投产,让北仑电厂以734万千瓦的装机第三次站上巅峰。关键在于,这台机组是 “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扩容不再是简单的堆砌规模,而是 “上大压小、淘汰落后、提升能效”的系统性升级。此举使其日发电能力达1.76亿千瓦时,能为约2000万户家庭提供一天用电,为电力供需持续紧平衡的华东地区注入了确定性。

阳西电厂

剑指王座亦背负区域发展使命

阳西电厂的“弯道超车”,则凸显了技术突破与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 其规划中的7、8号机组,单机容量高达124万千瓦,将是世界首个124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工程。这一项目在2022年获批,直接响应了国家及广东省“稳住经济大盘和能源电力保供”的决策部署。

它的意义也远超一个电源点:年增发电量124亿千瓦时,年增产值约60亿元,税收约6亿元,解决约2000个岗位。一个项目,同时承担了电力保供、经济增长、就业促进与区域平衡(助力粤西振兴) 的四重使命,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升级的“示范田”。

嘉兴电厂

向730万千瓦攀升的保供使命

嘉兴电厂已建成9台机组共630万千瓦的装机,其中四期9号机组已投产,另外一台10号机组的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嘉兴电厂四期扩建项目规划9、10号两台机组,是浙江省“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浙江省能源“绿保稳”工程与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承载着能源保供重要使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发挥煤电基础性调节作用,为嘉兴、杭州等浙江北部地区提供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发挥煤电机组的托底保障作用,带动嘉兴地区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玉环电厂

火电技术里程碑式的跨越

华能玉环电厂在历史的洪流中曾创造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全国第一个投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第一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厂、一个日历年度内投产四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而今,玉环电厂三、四期扩建工程均已开工,其中,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世界首台650℃百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示范机组。项目建成后,玉环电厂将刷新世界范围内火电机组最高参数、最低煤耗纪录,大幅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我国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海门电厂

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电力支撑

华能海门电厂规划装机规模为6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其中一期4台,二期2台,单机机组容量为103.6 万千瓦。目前,一期1至4号机组已相继投产,二期5、6号机组项目正抓紧建设中,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

海门电厂二期工程是加快国家支撑性电源建设、保障粤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东南部高质量发展电力增长需求、推动广东省、汕头市“十四五”能源发展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大型清洁高效综合能源基地兜底保供、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支撑作用,有效支持汕头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与消纳,显著增强区域电力供应和调节能力。

上海外高桥电厂、邹县电厂

“上大压小”

上海外高桥电厂分为一厂、二厂、三厂,它们,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上海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25年11月,上海外高桥一厂扩容量替代项目开工,规划建设2台百万机组,关停4台32万千瓦老机组,将实现“减煤量、增容量”的优化升级。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超100亿千瓦时,可满足上海约5%的用电需求,并显著提高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韧性,缓解高峰用电压力,进一步推动上海能源安全低碳转型和煤电结构调整升级,为上海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项目立志最终建成自然生态、智能智慧、高质高效的世界一流示范电站。

华电邹县电厂始建于1983年,现有8台火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64万千瓦,是华电集团和山东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2025年1月,华电邹县电厂召开十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四台30万机组上大压小立项”作为其“五大攻坚战”之一。2025年7月,邹县电厂“上大压小”煤电项目主机选型方案讨论会召开,围绕厂址条件、130万千瓦机组技术可行性,从技术指标、经济性等方面对主机选型论证工作进行了汇报。邹县电厂在项目论证中也将“新一代”煤电的要求放在了关键位置进行讨论。

老厂扩容潮的核心逻辑,是在土地、输电走廊、煤源等核心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对现有厂址资源的集约化再利用。它不仅是满足电量增长的需求,更是对电力系统支撑能力、调节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全面加固。

PART.02

配套新能源大基地

火电角色转向“调节器”

如果说老厂扩容是为了“保供”,那么另一股“超级火电”建设的力量,则是为了“保安全”。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然而,风光发电“看天吃饭”的特性,给电网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国家发改委已明确,“沙戈荒”外送基地必须“同步建成”新能源、调节性电源和输电通道。 高效清洁的煤电,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支撑新能源规模化消纳最现实、最可靠的调峰电源。

常乐电厂

调峰电源的“典范”

甘肃常乐电厂是这一模式的先行者。 作为西北首个百万千瓦级调峰火电,它的1-4号机组是“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唯一配套调峰电源。2025年,其6台百万机组全部投产,形成一个600万千瓦的“稳定极”,确保河西走廊的“绿电”能够平稳地穿越千里,送往华中地区。

新能源大基地

的“标配”

中煤集团的首个百万千瓦级别的新能源项目,就是煤电+新能源配套布局。2023年5月,中煤哈密一通道8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多能互补项目开工,该项目与“疆电外送”第一通道中煤哈密电厂及中煤红星电厂4台66万千瓦煤电机组形成多能互补示范基地。

三峡集团也在新能源大基地的开发中攻下数个煤电项目。2024年,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合作投建的库布齐中北部新能源基地400万千瓦配套煤电项目开工,总投资规模157亿元。三峡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也配套了6×66万千瓦煤电项目。

更多的是:

甘肃巴丹吉林沙漠酒泉新能源基地(1100万千瓦新能源),配套4×1000MW调峰煤电已于2025年11月获环评批复;

华电集团实施的腾格里“沙戈荒”基地(1600万千瓦新能源),配套4×1000MW煤电于2025年10月获环评批复;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1744万千瓦新能源),配套4×660MW煤电项目环评评审已于2025年7月召开......

此轮火电建设潮与新能源发展并非此消彼长,更不是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这些新建的“超级火电”,其核心价值评判标准不再是年利用小时数,而是其调峰的深度、速度与可靠性。它们是巨量新能源并网的“消化酶”和“稳定器”,是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

PART.03

百年基业的“第二曲线”

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向

面对深刻的行业变革,最具危机感和前瞻性的火电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发电商”的单一身份。它们以既有设施和区位优势为根基,向“综合能源示范基地”转型,开辟发展的“第二曲线”。

前任“世界冠军”大唐托克托电厂的转型

前任“世界冠军”大唐托克托电厂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它利用自身庞大的火电装机和外送通道裕量,就近开发新能源,实现了“火电+绿电”打捆外送。一期200万千瓦新能源已投产,二期150万千瓦即将开工,这将使“绿电”在送往京津唐电网的比例提升至23%。

同时,它完成了全部10台火电机组的节能降碳、供热和灵活性改造,单位煤耗降低29.75克,并实现了不高于20%额定负荷的深度调峰能力,使其从稳定的基荷电源变成了灵活的调峰电源。此外,其长输供热项目已具备53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计划2026年提升至9100万平方米。如今的托克托,管理总装机87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超20%,已蜕变为国家首批“风光火热储”综合能源基地。

始建于1959年的谏壁立志成为“百年发电厂”

始建于1959年的谏壁电厂,是我国火电发展的活化石,并立志成为“百年发电厂”。从初期2.5万千瓦小机组到如今的百万大机组,它见证了我国火电技术的数次跨越。2025年7月,其八期扩建项目通过决策,将再建两台百万机组,以全力打造“风光火储运”综合能源示范基地。

横向拓展上,它将发展抽水蓄能、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与港口合作打造“风光荷储一体化”项目。纵向深耕上,它将布局绿色煤炭物流基地,承担区域煤炭储备任务;提供“电热水汽(气)冷”多联供服务,实施污泥掺烧,将能源吃干榨尽。

综合能源转型的本质,是火电企业在能源革命大潮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它们将自身在电网接入、能源转换、负荷管理、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传统优势,转化为提供多元化能源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能力,从“电力生产者”变为“能源服务商”,从而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继续占据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去往何处?

迈向“新一代”系统价值之争

这场“超级火电”建设潮,绝非历史的回响,而是未来的前奏。它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火电乃至整个能源系统的演进方向,“新一代”煤电将在本轮建设潮中展现现实面貌。

功能之变

从“主体电源”到“系统角色”

未来的火电,将不再是稳定的基荷电源,而是承担调峰、备用、支撑等多重角色的系统灵活资源。其价值体现在为电网提供的服务能力,而非仅仅是发电量。

技术之变

从“高参数”到“高弹性、高效率、低排放”

技术竞赛的重点,正从单纯追求更高温度压力的“高参数”,转向对深调能力、高能效、低能耗、智慧等综合性技术的追逐。阳西、玉环、外高,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生态之变

从“单一发电”到“多元协同”

“火电+”模式将成为主流——火电与新能源、储能、供热、制氢等深度融合,构成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成为一个区域经济的能源枢纽。

“超级火电”建设潮的刮起,表面上看是装机容量数字的你追我赶,但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它不再是“摊大饼”式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聚焦于“功能”、“效能”与“生态”的系统性升级。这些新建的“超级火电”,是电力安全保供的基石,是巨量绿电消纳的稳定器,是技术装备升级的示范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在通往“双碳”目标的漫长道路上,如何先“立”后“破”,考验着系统的智慧与耐心。这一批高效、清洁、灵活的超级火电,正是“立”之关键。它们确保了能源转型的列车,能在稳定可靠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铮铮、sunshine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四家能源央企高层人事调动! 近期,四家能源领域的央企高层发生人事调动,分别是: 叶国华任国家管网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 司为国任...
原创 1... 市值遭“脚踝斩”,推二代女儿上位。 在《202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晶澳科技创始人靳保芳一度以...
原创 兖... 【高管】出任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兖矿能源”)总经理3年多后,肖耀猛于9月18日申请辞去董...
华电能源(600726)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华电能源(600726)发布2024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
8月2日众泰汽车涨停分析:新能... 证券之星消息,众泰汽车8月2日涨停收盘,收盘价1.84元。该股于9点33分涨停,6次打开涨停,截止收...
甘肃能源(000791)202...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甘肃能源(000791)发布2024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
8月1日大业股份涨停分析:风电... 证券之星消息,大业股份8月1日涨停收盘,收盘价6.55元。该股于9点2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止收盘...
原创 新... 在职场的漫漫征途中,我们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渴望找到那盏照亮前路的明灯。为人处世的哲理,便...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助力清洁能... “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是金融机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20... 2024年8月20日,根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示,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2024年能源业务合作...